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三卷。宋钱乙(1035-1117)撰。阎孝忠(生卒年不详)整理。钱乙,字仲阳,祖居钱塘(今属浙江省),后迁郓州(今山东省郓城县),是为郓人。幼年孤苦,稍长读书,随姑父吕氏学医,曾治愈公主及皇子病,而授翰林学士,擢太医丞职。医名素著,尤精儿科,是为儿科寒凉派开山之祖。钱氏所著甚多,唯传此书,余皆散佚。此书系经钱氏门人阎孝忠整理而成,又称《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真诀》。此书上卷为脉证治法,凡八十一条;中卷为医案,二十三例;下卷载方药,共一百二十首。作者在《颅囟经》基础上,博采《内经》、《难经》、《中藏经》、《金匮要略》、《千金方》等有关脏腑辨证理论,参以自己独到见解,形成了自己新颖系统的学术思想。作者认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以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不可痛击,不可大下,以免伤津液。不可滥用寒药温药,须以脏腑为纲,把握五行生克,辨证论治。钱氏此种观点,对后世儿科发展有重要影响。书中还载有大量独创之方,化古出新,颇为实用,沿用于后世,成为成药名方。书后载《阎氏小儿方》一卷,为阎孝忠撰;《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一卷,为董汲撰。世传有仿宋刊本与清武英殿聚珍本两种。前种流行较广,有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陈氏刊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83年江苏科技出版社铅印点校本。后种有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印张山雷笺证本。

猜你喜欢

  • 四游稿

    六卷。明赵志皋(?-1601)撰。赵志皋,字汝迈,浙江兰溪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官侍读,因忤张居正而谪官。后张居正没,官累至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懿。志皋著有《灵洞山房集》、《内阁奏疏稿》,

  • 庸斋日记

    八卷。明徐三重(见《信古余论》)撰。此书前一卷为说《易》,后七卷为说《四书》。皆随意标举,不是循文笺注。借经义以发挥其讲学之旨。《江南通志》称此书和《信古余论》“皆可垂世范俗”。

  • 亚圣年谱

    一卷。清式楹日撰。此谱前有作者自叙,书中大抵遵任钓台的《孟子考略》,但嫌任氏《考略》叙次欠详审,于是遍采《史记》、《资治通鉴》、《竹书纪年》以及顾炎武、阎若璩等诸家之说,参究辨订,以成此书。此书所考,

  • 周易标义

    三卷。清李彪撰。李彪字星海,云南弥渡人。作者先著谈易八卷。后又取全书逐节逐卦略标其义,以便稽考,撰成此书。书中注释十分简略,大抵以易理为宗,不言象数。每卦之下先按邵子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

  • 文府滑稽

    十二卷。明邹迪光(1550-1626)编。邹迪光字彦吉,号愚谷。江苏无锡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官福建副使、浙江佥事。著有《郁仪楼集》等多部。此书选自周、秦迄于唐、宋寓言俳谐之文,故以“滑稽”

  • 竹居集

    一卷。明王珙撰。珙,字廷珪,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均不详。此编为王珙诗集。观其诗,多用洪武正韵,是受当时作诗趋势影响所致。诗内容大致出入于月泉、吟社一派遗韵。虽诗中偶有秀丽之句,但篇幅单薄窘

  • 金丹诗诀

    二卷。旧本题唐纯阳真人吕岩(生卒年不详)撰,宋云峰散人夏元鼎(详见《阴符经讲义》)编。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相传为京兆(今属西安市)人,一说河中府(今属山西永济)人。传说吕岩因遇钟离权(

  • 柽华馆集

    清路德(1784-1851)撰。路德,字闰生,陕西周至县终南镇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改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嘉庆十八年考补军机章京,以目疾请假归。后历主关中宏道象峰、对峰各书院,弟子千数百人。

  • 山左汉魏六朝贞石目

    四卷。清田士懿撰。田士懿,字直忱,山东高唐人。专著山左金石书籍的,始自毕沅、阮元共同著录的《山左金石志》二十四卷,后来段松龄又作《山左碑目》四卷,法伟堂作《山左访碑录》十三卷,尹彭寿作《山左北朝石存目

  • 麋园诗钞

    一卷。清毛国翰(1772-1846)撰。毛国翰字大宗,号青垣,一作星垣,湖南长沙人。嘉庆间诸生。道光二十一年(1841),裕泰任湖广总督,招致国翰于幕府,二十六年(1846)卒于署,年七十五岁。毛国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