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铁云藏龟

铁云藏龟

不分卷。清刘鹗撰。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通算学、医术、水利等。官候补知府。曾参与治理黄河,有声誉。后弃官经商。八国联军入侵时,用低价购买侵略军所掠夺的太仓储粟,以私售仓粟罪戍新疆,病死。晚年著小说《老残游记》。鹗又喜藏金石甲骨,为早期甲骨收藏家之一。他总共收藏甲骨五千片以上,从中挑选了一千零五十八片,编成《铁云藏龟》六册。原刊本有罗振玉序、吴昌绶序和刘氏自序。书不分卷,惟以叶计,全书共二百七十二叶,编列随意,既无次序,亦无考释。另又有吴、刘二序本;还有一种无序本,仅题“抱残守缺斋所藏三代文字第一”,此本流传较广。以上三种,除序互异外,其他版式均同。此书拓片印制不精,字迹模糊。1931年,上海蟫隐庐翻印二序本,后附《铁云藏龟之余》,每片之旁并附有鲍鼎的释文。这本书许多拓片用白粉描过,字迹失真,且多错描,误释的也多。《铁云藏龟》为开创之作,由于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该书混入了五片早期锲刻拙劣的赝品。刘鹗在自序中,认定甲骨文为殷代文字,提出了“以天干为名,实为殷人之确据”的论断,这是正确的。但他没有作具体考证,并认为是出自“河南阳阴县之古牖里”。后经考证,实出自河南安阳县之小屯。安阳为武乙之都,这才充分认定实为殷商文字。刘鹗出书时,对其中甲骨文只认出四十余字,其中包括十九个干支字和两个数字,对甲骨卜辞本身的内容尚缺乏认识,只对几条卜辞作了初步的解释。尽管如此,《铁云藏龟》所录材料却是很有价值的。卜辞多属武丁时期,其中有关祭祀、战争、方国、祖先、人物、上帝、神祇、求年、求雨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均为后来的研究者所不断引证。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抱残守缺斋”石印本。

猜你喜欢

  • 风雅逸篇

    十卷。明杨慎(1487-1559)编。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四川)人。正德六年(1511)延试第一。授翰林修撰。本书采录古来有韵之文,上起古初,下迄战国末。又附载有篇目但无其辞者,自葛天氏八阕,迄

  • 尚书谱

    ①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谱》与《尚书考异》均为梅鷟考辨《尚书》之作,内容大体相似。《尚书谱》因袭宋吴棫、朱熹及元吴澄等人之说,对《尚书》真伪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分析和比较的研究,认

  • 苍耳斋诗集

    十七卷。明方问孝(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方问孝,字胥成,安徽歙县人。生卒及仕履均未详,歙县志亦无其名姓。著有《苍耳斋诗集》。是集为方问孝诗集,共十七卷。据集中有《与汪道昆诗》,知其当是隆庆万历年间

  • 同音字辨

    四卷。清刘维坊撰。维坊字言可,号乐山山人,勃海人。是书撰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北平徐沅澂参订。又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订。书前有贾植序,略云:刘子乐山嗜学博古,质朴无华,工篆刻,以铁笔为

  • 诗心珠会

    八卷。明朱宣编。朱宣,字白厚,号味一道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蜀献王椿八世孙。考《明史宗室表》,其袭封华阳王在万历十三年(1585年)。是编前有自序,题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作于未封时,故其私印

  • 字学同文

    四卷。清卫执谷(生卒年不详)撰。执谷字子觐,韩城(今属陕西)人。此书分为十三目:上类、下类、上下中类、上下左右类,上下左类、上下右类、上左类、下左类、上右类、下右类、左类、右类、左右类。类各统部。这是

  • 春秋公羊注疏质疑

    二卷。清何若瑶撰。若瑶字群玉,号石卿,广东番禺人。道光辛丑(1841)二甲一名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编修,大考补授右春坊右赞善。勤学嗜古,好经史,与著名学者陈沣友善,著有《前汉书注考证》、《后汉书注考证

  • 翠屏集

    四卷。明张以宁(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福建古田人。人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举进士,初授黄岩判官,后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10年。元末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院学士,知制诰。洪武二

  • 熊文端公年谱

    一卷。清孔继涵(1739-1783)撰。继涵字体生,号蕻谷,山东曲阜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专攻《三礼》,尤精历算,校刻《微波榭丛书七种》及《算经十书》,皆称精本。著有《春秋

  • 书蔡传旁通

    六卷。元陈师凯撰。师凯字道勇,江西南康人,尝隐居庐山,名其地曰东汇泽(一说师凯字叔才,江西都昌人)。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取董鼎《书传辑录纂注》以疏证蔡沈《书集传》,书中多采先儒问答,论其得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