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陈拾遗集

陈拾遗集

十卷。唐陈子昂(661-702)撰。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光宅进士,文学家、诗人,官至右拾遗,后被贬军曹,罢职归侍。子昂聪明好学,机警过人,博览群书,精通典籍。主张任用贤能,整饬吏治。著有《陈拾遗集》。其艺术特色:第一,继承《诗经》、《楚辞》的传统,善用比兴手法。第二,艺术风格上有着豪迈特点,遒劲有力,充满着高昂的志气,向上的活力。第三,陈子昂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不假雕饰,不讲声律对偶,趋向散文化。不仅擅长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也很出色。陈子昂作品由其友人卢藏用编为《陈拾遗集》,又名《陈伯玉文集》。此集主要内容为,卷一诗赋,卷二为诗,卷三至十为文,后附录《唐书》本传,《陈氏别传》,旌德碑,祭文及杨澄序等。陈子昂横扫六代诗风,在批判的前提下加以继承,追踪汉魏风骨,在继承的前提下大胆革新,倡导风雅兴寄,在革新中独辟蹊径,从理论和实践上影响整个唐代诗坛,开创一代新诗风。对后来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等,无一不从中吸取过思想和艺术源泉。卢藏用编辑而成《陈拾遗集》十卷。原本已佚,现有较早版本是明弘治四年(1491)杨澄黑口本。《四库全书》所收为明弘治写本,题名《陈拾遗集》。亦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蜀州刊本和《世界文库》所收《陈伯玉集》本。今人彭庆生《陈子昂诗注》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猜你喜欢

  • 南浦秋波录

    三卷。清张际亮(详见《金台残泪记》)撰。该书为笔记体,记福州歌妓及演艺等事。卷一为“纪由”,叙述闽中乐妓的发展历史,上溯至唐代中叶,止于清道光年间,粗略描绘出了闽中戏曲业的演变情况。卷二为“纪人”,分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见《宣明论方》。

  • 十二梅花书屋诗

    六卷。清郭庆藩(1844-1895)撰。郭庆藩,湖南湘阴人。诸生,官浙江候补知府。此集分年编次。首数卷格律不熟,语多艰涩,而古体尤甚。末二卷恐为中年以后之作。其七古尤有淋漓酣畅之致。如卷五《易超远道见

  • 刘谦之晋纪

    一卷。裴松之《晋纪》一卷。清汤球辑。刘谦之,南朝宋人,官太中大夫。著《晋纪》二十卷,今已佚。存汤球辑本一卷,入《广雅书局丛书》,另有《丛书集成初编》本。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东闻喜(今

  • 春秋左传标识

    三十卷。明戴文光撰。文光,吴(今江苏吴县)人。该书是作者评注《左传》之作,有明天启乙丑(1625)必有斋刊本。

  • 秦代初平南越考

    无卷数。法国鄂庐梭(L,Aurouseaw)撰。此书对古南越之地域、秦征南越及以后的情况进行了考证,考证详明,有补前人研究之不足。古南越之地,东起东殴。(今属浙江),西抵交趾(今属越南),赵佗立国统称

  • 柿叶轩笔记

    一卷。清胡虔(生卒年不详)撰。胡虔字雒君,桐城(今属安徽)人。嘉庆(1796-1820)时,以保荐赐六品顶戴。精心钻研经史百家之书,热心于考据之学。此书即其考据著作,主要考订经籍及杂识掌故,虽章节较少

  •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来,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喻林一叶

    见《喻林》。

  • 虚斋三书

    无卷数。明蔡清(详见《易经蒙引》)撰。该书将《看太极图说》改名《太极图说》,将《看河图洛书说》改名《河洛私见》,又增以《艾庵密箴》五十条,故曰“三书”。此书系乾隆七年(1742)蔡清裔孙蔡廷魁所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