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三编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三编

(民国十九年拓本)吴宝炜编次。宝炜字宜常,河南潢川人。著有《魏三体石经录》等。此书集拓残字四卷,是继马衡《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而作的。集一百七十八石。其中《周易》九石三十一字;《尚书》十二石三十五字;《鲁诗》七十二石三百八十四字;《仪礼》八石十一字;《春秋经》十四石五十四字。《公羊传》二十四石一百零四字;《论语》十四石五十一字。不知经名者十三石二十四字;《后记》二石十六字。魏石经,《尚书》七石,其中《尧典》《咎繇谟》合计十一字,不知篇名者六石十二字;《春秋经》二石六字;不知经名者一石一字。汉、魏石经共七百七十余字。其中与今本有差异的,如汉石经《尚书·顾命》“弘璧琬琰”,石经“琬”作“捥”。《鲁诗》之《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石经“厉”作“疠”。又《小雅》之《宾之初筵》排在《彤弓》后面,与今本不同。其中“载号载呶”,石经“呶”字作“”,也与今本不同,又《小弁》“焉如,假寐永叹”,石经“擣”作“”,“假”作“监”,作“”者与《经典释文》所引《韩诗》同。又《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石经“祊”作“”,“祀”作“我”,与今本异。又《小雅》之《大田》《瞻洛》《湛露》《裳裳者华》、《隰桑》依次排列,《大雅》之《露台》排在《旱麓》后面,皆与今本异。又《采菽》“乐只君子”,石经“只”作“旨”。《思齐》“烈假不瑕”,石经“烈假”作“罟”。《桑柔》“稼穑卒痒”,石经“穑”作“啬”。《仪礼·丧服》“齐衰”,的“衰”石经作“”。《春秋经·成公二年》“薛人鄫人”,石经“鄫”作“缯”,与《国语·晋语》及《左传·哀公四年》“缯关”之“缯”相同。《论语·述而》“不知老之将至”,正平本“至”下有“也”字。石经同。又《论语·子罕》“固天纵之将圣”,石经无“将”字。此书魏石经部分可供校经之用的大体就是这些。

猜你喜欢

  • 明宫杂咏

    二十卷。清饶智元(生卒年不详)编。饶智元,字珊叔,湖南长沙人,此书《杂赋》,为明代史事。辑上起洪武,以及南明福王、唐桂王等遗闻佚事。其未纪年号和不易区别者,列入《杂缀》,末附《叙目》二卷。是仿严遂成《

  • 后汉书知意

    一卷。民国刘咸炘(见《汉书知意》)撰。《后汉书知意》与他所著的《汉书知意》体例完全一样。如《李通传论》,说“蔚宗不满李通”,“称其温恭有蕴藉”,与班固的《汉书》赞张禹、孔光称其“蕴藉”为同意,是史家论

  • 古香斋袖珍板书

    十种,九百零三卷。清高宗敕辑。清乾隆十一年(1746),高宗弘历命刻袖珍板书十种,“古香斋”是弘历为皇子时读书之地,因以为名。所刻十种为:《资治通鉴纲目》二十卷、《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御选古文渊鉴

  • 学稼余谭

    三卷。作者不详。。前题云栎社老人辑。上卷《诗鹄》,中卷《诗考》,下卷《诗话》。下卷又分一子卷。其《诗考》、《诗话》皆采摘诸书而成,冗琐特甚。《诗鹄》谓“诗有南北宗。《国风》:‘林有朴遫’,南宗语也;‘

  • 新世说

    八卷。晚清易宗夔撰。易宗夔字蔚儒,湖南湘潭人,生卒年不详,清末至民国初在世。所著《新世说》仿刘义庆《世说新语》体,记事上起清初,下至近代。分类标目,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假谲”、

  • 董子文集

    一卷。汉董仲舒(前179-前104)撰。(董仲舒生平详见《春秋繁露》辞目)。据《隋书·经籍志》载董仲舒集一卷,又注曰梁二卷。《旧唐书·经籍者》、《新唐书·艺文志》俱仍载二卷。《宋史·艺文志》又作一卷。

  • 读中庸记

    一卷。清范泰衡(详见《读大学记》)撰。是书大都本于《章句》,稍参考《辑略》、《或问》之旨。也是分节为说,而理较显豁。驳语类言戒惧是由外以尽于内,慎独是由内以及于外。称经文首言须臾不可离,归重于不睹闻与

  • 古香室稿

    二卷。清张声琇撰。张声琇,生卒年不详,湖南湘谭人,字兰芬,同邑余宗山之妻。此书前有“其子余肇增所校原稿本”,版心有“古香室”三字字样,绿色墨版,卷首有衡阳曾传薪所作序言。没有刊刻年代。有诗《述怀》一首

  • 周易经句异文通诂

    三卷。清李德淑撰。李德淑,常宁人。其余不详。此书择取古今《周易》诸本同异之处,相互考证。其中以现在通行的王弼本为底本,其它诸家本与王本不同者、陆德明《经典释文》、许慎《说文解字》、《史记》、《汉书》、

  • 闲者轩帖考

    一卷。清孙承泽撰。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条。本书所收录,自兰亭而下至文征明之亭云馆帖,共38种。附录之帖,一一考其源流,品其次第。书成于顺治四年(1647)。传本入“四库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