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韩氏三礼图说

韩氏三礼图说

二卷。元韩信同(生卒年不详)撰。韩信同,字伯循,号中村,福宁(今福建霞浦)人。昔陈普在闽倡道学,少有人信,独韩信同与其友杨琬、黄裳从之,刊落旧闻,贯穿周程张朱之说。曾为云庄书院山长,以四书六经授,从者甚众,至顺中卒,学者称古遗先生。著有《四书标注》、《易注》、《三礼旁注》、《书集解》、《诸史类纂》、《诗文集》等书。韩氏注三礼后,又取先儒图说,考订异同,成《三礼图说》二卷。上卷条目有:周九服、周五畿方千里、六乡、六遂、军旅制,方百步为百亩、方一里为井、方十里为成、方百里为同、公田方五百里、侯田方四百里、伯田方三百里、子田方二百里、男田方百里、公城九里、侯伯城七里、子男城五里、附庸城三里、夏世室、殷重屋、周明堂、周天子庙、诸侯庙、迁庙礼、天子寝制、士寝制、天子至庶人寝室配偶、乡饮酒,下卷条目有:天子三朝、周大学、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庶人入学不同,释菜释币饮至释奠不同,越席、蒯席、蒲席、莞席、缫席、次席、熊席、车盖、车舆轵,蔽、幦、穀、轮、厌翟车、有虞绥、夏后旂、殷大白、周大赤、太常、旂、物、旗、、旐、旞、旌、縰、总、缁、布冠、夏毋追、殷章甫、周委貌、有虞氏皇、夏收、殷冔、周弁、王冕、皮弁、紘缨色说、大裘冕、紘瑱。此书卷帙虽简,然多有补聂崇义《三礼图》之未备。所用传注,自三礼注疏外,兼见毛亨《诗传》、孔安国《论语注》、何休《公羊注》、韦昭《国语注》、杜预《左传注》、孔晁《逸周书注》,训诂则取《尔雅》、《方言》、《说文》、《释名》、《风俗通》、《杂记》、《大戴礼》、《司马法》、《穆天子传》、《韩非子》、《庄子》、《尚书大传》、贾谊《新书》,征引雅赡,条理井然,尤多宗汉儒遗说。韩氏持论有理有据,决不苟为,有元一代,礼学之书典核如是者尚属罕见。韩氏著书多已失传,卢文弨、钱大昕所补《元史·艺文志》中亦无此书。是书初藏福州高固斋兆家,后归何述善,嘉庆十四年(1809)归安张侍郎抚闽,尝录副本以进,自是始传于世,嘉庆间有刊本。

猜你喜欢

  • 尚书篇第

    一卷。清李荣陛撰。卷首有黄河清序。此书认为,《今文尚书》为伏生所传之书,而《古文尚书》则是晋人的补书,二书不可相混。而伏书中的《周书》有很多错误,一是把成王时的《金縢》、《大诰》列于武王时的《康诰》之

  • 宋元资治通鉴

    一百五十七卷。明薛应旂撰。应旂生卒年不详,字仲常,号方山。明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授慈溪知县,屡迁南京考功郎中,主京察。忤严嵩,谪建昌通判,后任浙江提学副使。曾就学于王守仁,主“良知”说,晚年

  • 周易二闾记

    三卷。亦称《重订周易二闾记》,清茹敦和撰。敦和字逊来,号三樵,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官至德安厅同知。茹氏邃于经学,尤善于《易》,所著易学凡十一种,而以《周易二闾记》最精。此书玩辞考象,设为二人问答之语

  • 朱翼

    明江旭奇(生卒年不详)编。江旭奇字舜升。歙县(今属安徽省)人。万历年官安岳县县丞。《江南通志·儒林传》称其在太学时,尝奏上所著《孝经翼》、《孝经疏义》。并请敕儒臣辅助编辑《孝经大全》。本书仅供场屋之用

  • 席上腐谈

    二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席上腐谈》),又作《席上辅谈》。俞琰曾撰有《周易集说》、《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等书,元代都已附刻印行,而《席上腐谈》一书,不见元代刊本,所以世人多不知有

  • 九经字样

    一卷。唐唐玄度(生卒年不详)撰。玄度为文宗开成间(836-840)翰林待诏,据《唐会要》云:“太和七年(834)二月,敕唐玄度覆定石经字体。十二月,敕于国子监讲论堂两廊,创立石九经。”玄度《九经字样》

  • 卷施阁文甲集

    十卷。《补遗》一卷。《乙集》八卷。《续编》一卷。《更生斋文甲集》四卷。《乙集》四卷。《续集》二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亮吉字君直,号风江,晚号更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代经学家、文学

  • 史韵

    二卷,明赵南星(1500-1627)撰。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元氏县)人,万历年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吏部考功、文选司员外郎。万历二十一年(1593)被诬专权植党,贬官为民。

  • 青萝文集

    二十卷。明王渐逵撰。王渐逵,字用仪,号青萝子,广东番禺人。生卒年不详。约嘉靖十年(1531)前后在世。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刑部主事。本集文8卷,首载陈愚见以裨圣化、乞创立以存根本两疏;诗分《

  • 论范

    二卷。元欧阳起鸣撰。起鸣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其书杂取经史诸子之语为题,各系以论,而以史事为多。共六十篇。《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所见多乖僻,不足采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两淮马裕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