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府拾遗

韵府拾遗

一百一十二卷。清张廷玉(详见《骈字类编》)等奉敕编撰。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因《佩文韵府》收字词有遗,复命翰林院检讨张廷玉等“搜奇抉秘”,补其缺漏。康熙五十九年,续辑而成《韵府拾遗》。编排体例仍如《佩文韵府》。收《佩文韵府》未收之字与词。分“补藻”及“补注”。“补藻”是指其新增的文句典故。“补注”是指前编虽然已载,而所注并不完备,本书又补充注释的部分。本书收罗赅备,体例详明。旧本不标卷数,与《佩文韵府》同,后以一韵为一卷,把篇页多者又分六子卷,凡一百一十二卷。有康熙五十九年内府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洹词

    十二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仲凫,一字子钟,亦字后渠,河南安阳(一作乐安)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见刘瑾长揖不拜,出为南吏部主事,刘瑾败,召充内庭,明世宗即位,擢国子

  • 曾惠敏公集

    十四卷。清曾纪泽(1839-1890)撰。曾纪泽,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家。精通小学、乐律,兼通外文。1878年出使英、法,1880兼任驻俄公使。参与中俄谈判,修订《中俄伊犁条约》。

  • 诗经传注

    八卷。清李塨(详见《周易传注》)撰。此书释义宗小序,明字训取毛郑《尔雅》,考时世采《左传》,订音韵本毛奇龄。有些注解,极为有识,有的已成定论,有的判断明白无疑,可取之处很多。有四存学会排印本。

  • 古俪府

    十二卷。明王志庆(生卒年不详)撰。王志庆字与游,昆山(今江苏松江县)人。天启丁卯举人。有《丙园诗文稿》。本书从六朝、唐宋骈体之词藻之中,采摭英华、分类编辑。另外,汉魏时代的赋颂之文章,虽非四六骈体,但

  • 永泰县志

    十二卷,民国金章修,王绍沂等纂。金章,民国时任永泰县知县。邑志首修于明万历,再修于清乾隆。金章任县令后,于民国六年(1917)五月设局修志,中虽经变故,但一直坚持不懈,于民国九年(1920)一月完成此

  • 阙里广志

    二十卷。清宋际、庆长合撰。宋际字峨修,庆长字简臣,均为松江(今属上海)人。明陈镐撰《阙里志》后,后人屡有修辑,但皆芜杂不足观。康熙二十年(1681),宋际任孔庙司乐,庆长为典祭,二人搜求典故,补以修订

  • 西河

    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自从明宰投巫后,直到如今鬼不神。

  • 梦鼎堂文集

    四卷。《若溪集》一卷。清任观瀛(约1694前后在世)撰。任观瀛,字子登,一作紫登,安徽萧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陕西临潼道。此二集皆其任浙江长兴知县时所作。《若溪集》以水名名

  • 小心斋札记

    十六卷。明顾宪成(1550-1612)撰。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世称东林先生,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万历二十二年(1594),革职还乡,同弟顾允成和高攀龙在东林书院讲学。

  • 黄帝内经素问注

    二十四卷。明吴昆(1551-1620)撰。吴昆,字山甫,号鹤皋,歙县(今属安徽)人。15岁行医,奋发苦读,精研医典,良有收获。又到江浙等地求师,并在宣城一带行医,声名素著。结合自己行医经验,参照研读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