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辨附文

韵辨附文

五卷。清沈兆霖撰。兆霖(1801-1863)字朗亭,又字尺生,号雨亭,钱塘(今浙江余杭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卒谥文忠。工诗,善篆隶。卷首自序云:陆法言《切韵》、孙愐《唐韵》,皆专究音韵,不详字体;而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度《九经字样》,又不及音韵。音与字始合而后分,分则卒不再合,通儒不难两究,下土每苦兼营。自宋以后,辨韵,校文各本充斥庠塾,惜俱韵为韵文为文,拈韵者不必详求文体,考文者往往疏略声音。何况各本屡易、钞胥不少脱误,编韵最重异同,而宽严或随时尚,释文原兼正俗,而徇俗遂失源流,人各一编,日相聚讼,儿使学者茫乎不知辙迹之所尚,岂不病哉。是编详参诸本,以韵为经,文为纬,一字兼入数韵者,晰别必严,文有正俗,即于本字附辨焉,韵皆衷以古义,文或断以今行,官韵之字虽隘,日用所需其亦思过半矣,学者开卷洞然,因考韵而即晓于文,因究文而益稔于韵,斯亦小学从入之门也。知是书乃专为士子记忆韵字明辨字形而作,纂次依《佩文韵府》韵目次第,每字皆辨其韵部平仄,于一字兼收两韵或平仄每易讹误者皆详加分析,并同时于注解中辨别字形,依据《说文》,说明源委。此书颇便初学识字辨音之用。有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本。

猜你喜欢

  • 古逸丛书

    二十六种,一百九十八卷。清黎庶昌(1837-1897)编。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光绪辛巳(1881)出使日本,搜罗古籍,嘱杨守敬取择善本,亲自校勘,刻印刊行。如蜀大字本《尔雅》、日本正平本《论语集

  • 靖州直隶州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吴起凤、劳铭勋修,黄炳燮等纂。吴起凤,字才九,武进人,进士,同治十三年(1874)任知州。劳铭勋,字芗林,鹤山人,光绪二年(1876)任知州。黄炳燮,字南丁,廪贡生。吴起凤任知州

  • 虞氏易言

    二卷。清张惠言撰。惠言字皋文,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翰林院编修。其博学善思,为易学大家,著有《周易虞氏义》九卷、《虞氏消息》二卷、《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事》二卷、《虞氏易候》一卷、《周易郑荀义》三

  • 南雍诫勖浅言

    一卷。明傅新德(生卒年不详)撰。傅新德字元明,又字商盘,定襄(今属山西)人。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赠礼部右侍郎。此书是任国子监司业署祭酒时训导诸生之文。凡诫言八条,为《淫荡》、

  • 无求子伤寒活人书

    见《类证活人书》。

  • 忠贞轶记

    一卷。明徐懋贤编撰。懋贤江苏人,顺天教授。该书记甲申殉节之士,多半为儒生,间及一二武职闲曹,皆能挺身赴义,视死如归。至于烈妇贞媛,更是书不胜书。此书撰于甲申年,皆当时见闻,且行文质朴,可当一时之实录。

  • 易经解注传义辨正

    四十四卷。清彭申甫撰。此书自汉至清凡名家注皆采入。如李氏集解、王弼注、孔氏正义、程传、朱子本义等。至清代只取李光地、王夫之,间及顾炎武、王引之等说。并包群书,荟萃古注,可谓至详至备。其辩正部分则偏重义

  • 韩非子

    见《韩子》。

  • 琅函小品

    十种,二十九卷。不著编者名氏。该书所辑均为唐宋以后子部之书,共分四帙,第一帙收唐成伯瑜《毛诗指说》一卷、宋赵升《朝野类要》五卷;第二帙收宋刘昌诗《芦浦笔记》十卷、宋周羽仲《二楚新录》三卷;第三帙收宋佚

  • 将学要论

    见《将略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