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颍川语小

颍川语小

二卷。南宋陈昉(生卒年不详)撰。陈昉字叔方,号节斋,温州(今浙江温州)平阳人。以父任荫补得官,历任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卒谥清惠。此书主要考究典籍异同、朝廷掌故等,与洪迈《容斋随笔》体例十分相似。其论文多辨别经史句法,又颇似陈騤《文则》。全书分上、下二卷,大体考据详核,如辨女娲补天非炼石,则取张湛之说;辨同姓不必同氏,则从许慎之论;以及名称字义沿讹袭谬而不知者,皆一一订证。书中还保留不少风俗习惯的资料,如“国朝之令,非妇女小儿不准衣纯红黄,唐制庶人服黄,系铜铁带,非庶人不服黄,与本朝之制不同”。为后人研究唐宋服饰提供了重要资料。书中也有疏舛之处,如谓履端为闰月之名,则未考《左传疏》、《史记注》;谓叵罗不知何器,则未考《北史·祖珽传》及李白、岑参诗;谓只字毛诗以外别无所出,则未考楚词大招;谓尾讹为獭尾,由黄幡绰,则未考王建诗及王得臣《麈史》;谓林逋诗郭索钩輈用本草语,则未考扬子法言及李群玉诗等等。比起王观国《学林》、王应麟《困学纪闻》来,稍逊一筹。但比起那些专记俳谐、叙述神怪的书籍来,有益之处很多,足资研究文史者参考。此书成书后,不知何时刊印,后原本散失,仅靠《永乐大典》保存部分内容。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按韵抄出,以类相从,编为上下二卷,以广流传。今传本尚有《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三家兵法

    见《汪氏兵学三书》。

  • 仁端录

    十六卷。明徐谦(生卒年不详)撰。陈葵删定。又名《仁端录痘疹》。徐谦字仲光,号澄观,嘉兴(今属浙江)人。陈葵字尽夫,武水(今属山东)人。此书专论痘病诸法。徐氏认为治痘应分明五脏所主及经络传变,观形察色,

  • 萧亭诗选

    六卷。清张实居(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张实居,字宾公,号萧亭,邹平(山东济南)人,生卒年不详。平生未入仕途,入清后隐居乡里,弹琴咏歌以自娱。张实居善诗,著有《萧亭诗选》。其所作古今诗超千首。乐府古

  • 瘗鹤铭辨

    一卷。清张弨撰。张弨,详见《昭陵六骏赞辨》条。康熙六年(1667),张弨曾至镇江焦山下,仰卧以手拓石,共得六十九字。较诸本独多,比宋黄长睿、董招所载,多得八字。其考辨亦较顾元庆所书为详。传本入“四库存

  • 梁书

    五十六卷。姚思廉(557-637)、姚察(533-606)撰。姚思廉,唐初史学家,字简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姚察是姚思廉的父亲,字伯审。在陈任吏部尚书,在隋做秘书丞,撰梁、陈二史,未成而卒。

  • 易参

    五卷。明钱彭曾撰。彭曾号觉龛,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此书用注疏本,没有载经文,只标明每节题目。首为图说,方圆黑白均是易外枝节,但从宋代以来,犹有所受。又旁及历法、推步、奇门、九宫、干支、纳音,虽不得

  • 明诗综

    一百卷。清朱彝尊(1629-1709)编。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辞,与修《明史》。长于考证,工古文、诗词。诗与王士祯并称“南北两大宗”,词

  • 古谣谚

    一百卷。清杜文澜(1815-1881)辑。杜文澜,字小舫,浙江秀水人。曾官江苏道员和两淮盐运使。工于词,著有《采香词》、《词律校勘记》。据《古谣谚》载刘毓崧序,知此书辑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以前。

  • 南渡十将传

    十卷。南宋章颖(1141-1218)撰。章颖字茂献,临江军(今江西清江)人。曾担任史官,后至礼部尚书。《南渡十将传》又作《宋朝南渡十将传》、《宋南渡十将传》。“十将”即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韩世忠

  • 姑溪词

    一卷。宋李之仪(1038-1117)撰。李之仪生平详见《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辞目。《书录解题》载《姑溪词》一卷。本书为毛晋所刊,凡四十调,共八十八阕。之仪以尺牍擅名,而其词亦工,小令尤清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