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飞燕外传

飞燕外传

一卷。旧本题汉伶元(玄)撰,生卒年不详。伶元(玄)字子于,潞水(今山西长治)人。《顾氏文房小说》本有自序,称与杨雄同时,历官至淮南相、河东都尉。此书不见于唐人所撰书目,始见于人宋人著录,故历代学者考证,《飞燕外传》非伶元(玄)所作。书中“宣帝时披香博士”淖方成骂飞燕妹赵婕妤“此祸水也,灭火必矣”的话,曾被司马光载入《通鉴》,因此宋人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不敢断定此书的真伪。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认为此书文句纤靡、全无古朴之气,不象是西汉人所记,怀疑是唐宋人所为。当代学者侯忠义在《汉魏六朝小说史》中认为:唐代作者不隐名,更无托名之必要。写帝王题材,唐人爱谈明皇,宋人乐道炀帝,独作飞燕故事亦属意外,所以估计为东晋或南朝作品。《飞燕外传》是写汉成帝时皇后赵飞燕与其妹婕好争宠宫闱的荒淫生活,颇多猥亵之辞。但在艺术手法上却颇多可取之处,篇幅曼长,首尾完整;人物形象逼真、传神;情节曲折有致,恣意烂熳,表现了较成熟的小说技巧。明人胡应麟称其为“传奇之首”,是颇具见地的。版本有《四库全书》本、《顾氏文房小说》本、《汉魏丛书》本、《绿窗女史》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广汉魏丛书》、《龙威秘书》本、《鲍红叶丛书》本、《无一是斋丛钞本》、《汉魏小说采珍》本。

猜你喜欢

  • 四婵娟杂剧

    一卷。清洪(1645-1704)撰。洪生平详见《长生殿》(辞目)。洪开始戏剧创作,为时很早,在《长生殿》之前就写过不少剧本,共有八种,现存的只有此《四婵娟》杂剧。《四婵娟》与徐渭的《四声猿》体制相仿,

  • 寸碧堂稿

    二卷。明汪膺(约1591-1643年间在世)撰。汪膺,字元御,号玉淙居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童年时即喜为诗。天启七年(1627)举人。汪膺年四十余而卒,所存遗稿无多。是集乃康熙中其子汪琬始为编辑,

  • 为臣不易编

    不分卷。明黄廷鹄撰。廷鹄,明末人,生卒爵里事迹均不详。该书主要记述历代名臣事迹,录自皋陶至文天祥,共百人。每人各为作传,并系以序赞。书前有周延儒序。

  • 石潭易传撮要

    一卷。明刘髦(1373-1445)撰。髦字孟恂,号石潭,江西永新人。永乐六年(1408)举人。不仕,教授乡里,弟子甚众,人称“石潭先生”。刘氏认为程颐学术之全体大用具备于《易传》。朱熹曾想将其要处别写

  • 世史积疑

    二卷,旧称为元李士实撰,书前自序中写道“至正七年壬申(1347年)三月朔书。”据考证至正七年为了亥年,非壬申年;而元代亦未闻有李士实其人。惟有明新建(今属江西)人李士实。士实是成化进士,正德年间宁王宸

  • 芸香斋韵法新谱

    一卷。清田万选撰。万选字一青,山西阳城人。是书于古今切字调声之法,约繁就简,减三十六字母为二十母,立韵二十八类。以字母为经、以韵为纬、立复读韵调声指掌二图,一掌以辨二十母、一掌以辨四声,盖经以读韵而立

  • 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

    不分卷。清蒋元庆撰。蒋氏生卒年不详。元庆字子蕃。常熟县(今江苏省南部)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约有一万六七千字,大旨在于疏通证明卢注之精确可从。如《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卢注认为

  • 五经心义

    明王崇庆(详见《周易议卦》)撰。此书是把其旧著的《书经说略》、《诗经衍义》、《春秋断义》、《礼记约蒙》与《周易议卦》五书合为一书,除《周易议卦》无序外,其余均有自序。大致都是剽掇旧文,罕有心得。

  • 贵池县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陆廷龄修,桂迓衡等纂。陆廷龄,松陵人,清光绪初年知贵池县事。桂迓衡,官刺史。贵池旧志可考者,有顺治十四年李愈昌志,乾隆十年谢锡伯志,之后漆日榛志,书成于道光八年(1828)。光绪五

  • 桓子

    见《世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