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齊特
【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人】 伊布齐特阿兰泰,清蒙古正白旗人,任都统(23)。
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之正白旗人阿兰泰,即姓此氏。
【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人】 伊布齐特阿兰泰,清蒙古正白旗人,任都统(23)。
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之正白旗人阿兰泰,即姓此氏。
读音:Bù’ěrjíhètèqiúkè【综】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进福之妻为布尔吉贺特求克氏(260)。
读音:Shāngqú【源】 春秋时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见《前汉书》(63)。罕见复姓。《姓氏词典》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云: “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孔子弟子商瞿的后代。”此当以名
读音:Liáng【综】 源出不详。浙江上虞(279)、湖南湘潭(373)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新余市渝北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读音:zǐ kǒ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嘉,字子孔,其后以字为氏(4,7,12,17,60)。又春秋时郑司徒孔之孙孔张,字子孔,其后亦为子孔氏(4,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
读音:Jù《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太平图话姓氏综》注云: “原为巨姓,后分族为讵姓。郡望,荆州。”
读音:Xīndū【综】 战国时杨朱之弟子有心都子,见《列子》(11,17,62)。杨朱,与墨子同时人,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历史上罕见复姓。其源不一: ① 《姓氏词典》注引 《姓觿》 云
读音:mò róng【源】 见《复姓录》(12,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据《复姓录》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Lín【源】 见《姓苑》(15,21,63)。道家有《老子邻氏经传》四篇,见《汉书·艺文志》。老子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7)。【望】酒泉(17,418)。【布】安徽淮南有此姓(362)。历史上罕
读音:jū rén【源】 周武王封四岳之苗裔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东),姜姓,男爵,其后许灵公为郑所逼迁叶,后又迁夷(即城父,故城在今安徽亳县东南70里),最后灭于楚,其后有苴氏,苴人氏(17,1
读音:Jū/Jiu,Jyu【综】 源出不详。河南林县有此姓(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