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
【源】 见《姓苑》(15,21,24)。或为刺门氏所改(62)。【布】山西介休有此姓(62)。【人】刺正甫,唐时人,著《嘉苏水利志》五卷(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太原、阳泉、长治、临汾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于《姓苑》,未详其源。
唐代有刺王甫, 撰《姑苏水利表》;后燕有刺㪍,合浦公; 宋代有刺颖,赞善大夫。
【源】 见《姓苑》(15,21,24)。或为刺门氏所改(62)。【布】山西介休有此姓(62)。【人】刺正甫,唐时人,著《嘉苏水利志》五卷(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太原、阳泉、长治、临汾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于《姓苑》,未详其源。
唐代有刺王甫, 撰《姑苏水利表》;后燕有刺㪍,合浦公; 宋代有刺颖,赞善大夫。
读音:zhī【源】 ①古枝国在楚(故城或在今湖北钟祥北枝水流域),见《国名纪》。戎伐楚,侵訾枝是也,以地为氏,见《世本》(17,60)。②春秋时楚公族有枝氏,见《路史》(60,62)。一说,为楚大夫枝
读音:xíng chéng【综】 《史记》有形成氏(7,9,60)。或后改为形氏(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姓解》注云: “《史记》有形成氏。”未详其源。
读音:Dòng【源】 见《姓苑》(15,21)。汉时西南夷有白狼、动粘诸种,活动于今四川汶川县以西地区,汉明帝时慕义贡献,或留中原者,以号为氏,见《姓氏寻源》(60,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
读音:Jiànglì【源】 ①春秋时郑穆公时匠丽寇之后(6)。②春秋时晋大夫有匠丽氏(7,12,15,60)。晋厉公游于匠丽氏,见《左传》(17,21)。故匠丽系地名,当以地为氏。一说,匠丽为官名,以
读音:pō chāo拓拔八姓有颇超氏。(见《魏书》)党项以姓别为部,有颇超氏。(见《旧唐书·党项传》)
读音:Bótè金代契丹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本辽之部名,金大定间始定为姓氏。为 “奚王五族”之一。《辽金元姓谱》译作“伯德”,参见该条。
读音:Huì/Huey,Hwei【源】 濊貉,东夷国名(故城在今朝鲜),皆以濊为氏,见《辽东志略》(63)。
读音:Yúntài【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乌来之妻为云泰氏(260)。
读音:Méngcòu《姓氏词典》 引 《唐书》 收载,“唐有蒙凑罗栋。”未详其他。
读音:Túbùsū【源】 ①金时女真人姓。亦作〔图卜苏〕(24)。②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亦作〔图普苏〕(260)。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本金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