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ú

卢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姜姓。春秋时齐文公之子名高,他的孙子傒食采于卢,子孙以邑为姓。二为少数民族改姓,如北魏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卢姓发源于山东长清。田氏代齐,卢姓便散居燕秦之间,繁衍于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其中以范阳最为旺盛。汉代,卢姓迁至宁夏、甘肃。改姓而来之卢氏,繁衍于今河北大兴县一带,后属涿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卢姓大举南迁。唐代,北方卢姓以河南为繁衍中心,南迁卢姓主要迁徙至江西、江苏、四川、福建等地。卢姓于唐末进入福建,宋时进入广东。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但仍以北方居多。

卢姓历史人物有卢植,东汉官吏、学者。学贯古今,刚毅有节,常怀济世之志。董卓专权用事,欲废汉献帝,群臣不敢直谏之时,卢植挺身护主。卢照邻,唐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多忧苦愤激之作,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卢纶,唐代诗人,所作诗歌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卢纶诗集》十卷。卢仝,唐代诗人,苦读书,不愿出仕,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好饮茶,为茶歌。卢鸿,唐代画家,博学多才,隐居于嵩山,拒绝出仕,工籀书,擅山水树石。

卢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六十七位。


姜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傒,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见《元和姓纂》)

后魏莫芦氏改为芦氏,复去草改为卢氏。吐伏卢氏改为卢氏。(见《魏书·官氏志》)

▲<汉>卢芳,三水人。<唐>卢照邻,范阳人,诗人。<明>卢象升,宜兴人,宣大山西总督。

猜你喜欢

  • 支襚

    读音:Zhīlí【综】 以形骸支离为氏。《庄子》有支离益、支离疏、支离叔、支离无胀(9,11,17,60)。但宋邓名世认为,《庄子》中之支离疏之辈皆系寓言,未必系人之姓名(7)。似以邓说为是。

  • 读音:Lú《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玈”,黑弓,疑即以此物为姓。或作鑪()、 ��、 㢳, 乃同姓之分族。

  • 木加

    读音:Mùjiā【综】 景颇族姓。属载瓦支系,汉姓为明,居云南陇川邦瓦寨(168)。

  • 聶格

    读音:Niègé【综】清满洲正黄旗中有聂格氏(259)。

  • 景牛

    读音:Jǐngniú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巴雅

    读音:Bāyǎ【综】 清满洲人姓。巴雅西成,清满洲正白旗人,生员,嘉庆二年任奉天府尹(254)。

  • 读音:Yīng【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姓氏词典》收载。其据 《太平图话姓氏综》注云: “系婴姓分族。”未详其他。

  • 盧門

    读音:Lúmén【源】 春秋时齐大夫之后有卢门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齐大夫后有卢门氏。”未得其详。

  • 茹埃

    读音:Rú’āi【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沦源单甲区戛驮寨(161)。

  • 读音:Fēng【综】源出不详。江苏武进(314)、台湾苗栗、云林、台北、宜兰、新竹、南投(64,68,261)、河南潢川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澄海,山西之大同、临汾等地有分布。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