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彌
【综】 藏族姓。唐时蕃吐松赞干布王朝对有功之臣封以领地和封号,世袭,其子孙以领地或封号为氏,有吞弥氏(170)。
【综】 藏族姓。唐时蕃吐松赞干布王朝对有功之臣封以领地和封号,世袭,其子孙以领地或封号为氏,有吞弥氏(170)。
读音:É’èr【源】 西夏人姓(95)。
读音:Yělǐjíjīn【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也里吉斤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勒齐勒〕(24)。
读音:Sù【源】见《姓苑》(7,9)。【变】一作〔樕〕(60)。【望】晋陵(17,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入声”部,其注云: “望出晋陵。”未详其源。又,《中文大字
读音:Qìngtiān历史上传说粟神之姓。《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 《艺文类聚》 云: “粟神名许给,姓庆天。一本作 ‘庆夫’。” 盖天、夫形近而讹。
读音:mé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曹公孙会封于鄸(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北),子孙以邑为氏(15,21,60,62)。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曹公孙封于, 以
读音:Wǎqián景颇族姓氏。汉意为 “猪肚子”,以为姓。《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Yún【源】 系自嬴姓。祝融之后封于罗,号䢵子(见《国语》),其地在安州云梦县,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7,12,60)。一说,为云梦之云改作䢵(15)。【变】
读音:zhōng shū【源】 春秋时晋大夫中叔圉之后(7,12,21)。 【变】即仲叔(60)。 【人】中叔无忌,周时晋国人(21)。中叔僚,东汉光武时侍御史(21)。现行罕见复姓,今上海有分布。汉
读音:Yāo【源】 古贤者约续之后,见《韩非子》(60,62)。亦见《姓苑》(21)。【望】 河南(17,418)。【布】 四川成都(91)、永川、北京(91)、湖南湘潭(373)等地均有此姓。【人】
读音:Sūdásū【综】 伊鲁布哈,苏达苏氏,元时蒙古人,图布特穆尔之子(24,57)。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元史·列传》有伊噜布哈,即姓苏达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