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唐古

唐古

读音:Tánggǔ

【源】 ①唐古,辽时部落,原属藏族一支,契丹将其一部分徙居东北(426)。以部为氏。至金改为唐括,至元改称唐兀,明时复为唐括,至清又复称唐古氏(180)。②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唐古氏(即唐兀氏)(24)。③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哈达、长白山、乌喇哈达(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唐氏(180)。②元时唐古氏别称〔锡林〕(24)。③清满洲八旗姓唐古氏亦作〔汤务〕(180,260)。【人】 唐古瓦尔达,清满洲正白旗人,由护军校从征江西有功,后攻长沙府阵亡,赠云骑尉(23)。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予收载。其源不一: 金代为女真族之黑姓,本辽之部落名,后以部为氏。《续通志·氏族略·金·以部为姓》载: “本辽唐古部,景祖昭肃皇后唐古氏,刷水鄂约人,生世祖。又,唐古实库古从太祖平拉必玛察,领穆昆。孙达兰,尚康宗女; 曾孙德温尚睿宗女; 玄孙鼎,世袭西北路摩哩山,明安徙隶泰州。” 入元以后,唐古氏有二: 其一,当为蒙古族(疑为金之女真唐古氏之后),以部为氏。《续通志·氏族略·元·以部为氏》 有载: “(元)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古氏; 《列传》 多罗台唐古氏; 《孝义传》郭全继母唐古氏。”其二,为元代 “色目人” 姓,为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总论》 收载。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唐兀”。至清代,或融为满族,世居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有载。

元代有唐古直、唐古迪巨。

猜你喜欢

  • 衞古圖

    读音:Wèigǔtú【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七楞格之妻为卫古图氏(260)。

  • 中垒

    读音:zhōng lěi刘向为汉中垒校尉,子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 (按:中垒,原为官名,汉武帝平南越,内增七校,中垒为其中之一。)

  • 羽父

    读音:Yǔfǔ【源】 春秋时鲁大夫羽父翚之后,见《姓源》(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据《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源韵谱》注云: “春秋时鲁国大夫羽父翚之

  • 读音:Sōu【源】 尧时有掌廋大夫,以官命氏,见《元和姓纂》(60)。②周时有司廋廪之官(《周礼》夏官之属)(15,63),以官为氏,见《庚子山集》(60)。【望】 颍川、新野(60)。【布】 湖南湘

  • 留佳

    读音:Liú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八派,出李佳和罗、瓦尔喀、乌喇、喀尔沁、辉发、新屯、扎穆讷、松花江等地(23,63,180,260)。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 读音:yú【源】 愚公之后(6,10,63)。亦见《姓苑》(15,21)。【望】 会稽(17,418)。【布】 山东新泰(359)、广东顺德(363)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渡口有分布。汉

  • 齊克特禮

    读音:Qíkètèlǐ【综】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阿兰太之妻为齐克特礼氏(260)。

  • 读音:huǐ【源】 ①汤左相仲虺之后,以名为氏,见《姓苑》(17)。②周时宋国始祖微子启之后有虺氏,见《路史》(60,62)。③釐虺为春秋时楚邑,或以邑为氏(60,62)。④唐武后削越王李贞、琅邪王李

  • 佟額里

    读音:Tóng’élǐ【综】 清正白旗满洲委前锋暖泰之妻为佟额里氏(260)。又,清镶蓝旗蒙古马甲加马善之妻为佟格里氏(260),〔佟格里〕似即佟额里之异译。

  • 读音:yàn【源】 ①见《姓苑》(60,62)。当以善射雁者之后以为氏(60)。②汉时匈奴人姓,见《通鉴》(242)。【布】 安徽淮南(362)、江苏武进(314)、江西丰城(357)、北京、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