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
【源】 ①西夏人及吐蕃人均有崖氏(91)。②清时汉族已有此姓(23)。③壮族姓(107)。【布】 广西都安(288)、北京、江苏丰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崖葑,清时曾任新宁州(故治在今广西扶南)训导(23,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大同、阳泉、忻州、运城、临汾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姓氏考略》 亦收,其注云:“西夏、吐蕃皆有崖氏。”
宋代有崖遇、崖罗、崖来; 清代有崖葑,任新宁州训导。
【源】 ①西夏人及吐蕃人均有崖氏(91)。②清时汉族已有此姓(23)。③壮族姓(107)。【布】 广西都安(288)、北京、江苏丰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崖葑,清时曾任新宁州(故治在今广西扶南)训导(23,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大同、阳泉、忻州、运城、临汾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姓氏考略》 亦收,其注云:“西夏、吐蕃皆有崖氏。”
宋代有崖遇、崖罗、崖来; 清代有崖葑,任新宁州训导。
读音:Mòluō【综】 西夏人姓(240)。亦作〔没罗〕(436)。【人】 没罗卧沙,西夏大将,党项族(436)。
读音:Wài【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及《新编千家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吴川、云南之孟连、山西之吕梁地区等均有分布。汉族、傣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有载;
读音:Gōngxiān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公孙’ 之讹,‘孙’字初讹作 ‘生’,因又讹作 ‘先’。古先、生互用,如 ‘儒生’ 亦作 ‘儒先’是也……”洪适《释
读音:xī dú guān宇文部大人有悉独官氏。(见《魏书》)
读音:wò【源】 见《广韵》(11)。相传尧时偓佺之后,见《韦昭说》(17,60)。【望】 槐里(17,418)。【布】 上海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上海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
读音:liè shān【源】 古列山氏之后见《风俗通》(1,60)。 【变】亦作厉山、烈山、〔连山〕(1,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风俗通》: ‘古列山氏之后’。
读音:Nārén现行蒙古族“姓氏”,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有分布。此姓系嫩江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那仁”本蒙古族女性名,美丽之意,其后缀以“娃”,表示女孩( “夫”用以表示男孩),如那仁花、
读音:Púgǔlǐ【源】金时女真人姓(71)。 【变】至清改称博和哩氏,为满洲八旗姓(23,24)。 【望】陇西(7)。
读音:mín【源】 见《姓苑》(15,21)。【布】 中山郡五姓中有旻氏,见《寰宇记》(60,62)。今北京(91)、江苏高淳(305)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通江等地有分布。《
读音:dòuchén【源】 南北朝时敕勒一部落,以部为姓(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