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ǐ

纪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姜姓。炎帝之后封为纪侯(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南),后为齐灭,子孙以国为姓氏。二是改姓。由舒姓改姓而来,唐时纪迈本姓舒,后改姓纪。

纪姓发源于今山东寿光一带,后散居于齐地。战国至秦,纪姓子孙相继迁入河北、江苏、安徽、山西、陕西等地。秦末汉初,纪姓仍主要繁衍于齐鲁大地。东汉至三国,纪姓迁居辽宁、山东南部。有一部分纪姓过长江进入江东,或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进入甘肃。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居住于今甘肃天水、河北盏县、山西临汾、辽宁辽阳一带的纪姓繁衍迅速。北宋亡于金后,北方之纪姓避难迁往江南。元灭南宋,纪姓有人逃难到两广一带。明初,山西纪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东北等地。明中叶以后,纪姓有迁居台湾者。如今,纪姓尤以北京、山东、江苏等省市为多。

纪姓历史人物有纪唐夫,唐诗人,宣宗时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温庭筠被贬为方城尉,文士诗人争赋诗送别,唐纪夫所作压倒众人,其中“凤凰诏下虽霑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一联,当时传为名句。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元戏曲作家。著《韩退之》《松阴梦》《驴皮记》《铐劾赃》《赵氏孤儿》等六种。今仅存《赵氏孤儿》及《松阴梦》曲词一折。《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雪裹梅花”。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纪昀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五十余年,以学问文章名重朝野,学者咸与之往来,托庇门下。纪昀性情坦率,好滑稽,初闻其语,近于诙谐,过而思之,回味悠长。乾隆年间辑修《四库全书》,纪昀任总纂官,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为清代目录学巨著。

纪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二十二位。


出自姜姓,炎帝之后,封为纪侯,为齐所灭,因以国为氏。(见《元和姓纂》)

纪氏,炎帝之后,侯爵,姜姓,庄四年齐灭之。(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汉>纪信,事汉王为将军。<金>纪天锡,泰安人,医学家·<清>纪昀,献县人,文学家。

猜你喜欢

  • 介帕

    读音:Jièpà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lǒng宣城人有此姓。(见《姓苑》)四川蛮芒部土知府皆陇氏世袭。(见《姓觿》)

  • 烏扎喇

    读音:Wūzhālǎ【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凡二十二派,出乌喇、萨哈尔察、黑龙江、虎尔哈、依克赛、瓜尔拜、叶赫、卦尔察、瓦丹、松花江、沈阳、盖山村、哈达、辉发、浑同、洪口村、朱理雅拉、宁古塔、盖津村、

  • 外抹歹乃

    读音:Wàimǒdǎin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按:《续通志·氏族略》 认为 “外抹歹”、“外抹歹乃” 为一姓之别译,遂统译为 “鄂摩克岱”。

  • 公吕

    读音:Gōnglǚ【源】 见《姓解》(9,63)。《姓氏词典》 引 《姓解》收载,未详其源。

  • 哈剌

    读音:Hàlá【综】 宋、元时蒙古人姓(238)。

  • 读音:zhǐ后魏渴侯氏改为纸氏。(见《魏书·官氏志》)

  • 列班塔達

    读音:Lièbāntǎdá【综】 元时蒙古人姓(33)。

  • 读音:/Eh【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帽活依爾

    读音:Màohuóyī′ěr【综】 鄂伦春族姓,居黑龙江逊克县呼玛河地区,汉姓为赵(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