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ǔ

【源】 ①相传为高辛氏时八元之一伯虎之后,见《风俗通》(1,7,9,17,60)。②云南傈僳族以虎为图腾的氏族,称牢饶时,汉姓为虎、和等(148,149,150)。③云南金平芒人温林氏,汉姓为虎(157)。④土族苏虎氏汉姓为虎(195)。⑤回族姓。【望】 晋阳(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虎旗,汉时合浦太守(7,17,21)。虎大威,明时陕西榆林人,因战功官山西总兵(61)。虎坤元,清时四川人,咸丰年间提督(6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山西之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河南之卢氏,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云南之路南、兰坪、陇川,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汉、白、回、土、彝、傈僳、阿昌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其源不一: ① 《续通志·氏族略》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出自高辛氏之八元伯虎之后,子华子虎,以字为氏。” “八元”,远古传说为八个才德之士,实乃以兽为其图腾的八个氏族部落。望出晋阳。②白族之虎氏,当为“腊波” 氏所改。“腊波” 汉意为 “”,氏族图腾,以之名族,以族命氏。或取其汉意 “” 而为姓,或以 “” 音谐“”而为姓,或音变而为 “”、“”。③土族之虎姓,则由苏胡氏所改。土族语有“苏胡-孔”,意为“苏胡人”。“苏胡”,当即辽、金时之阻卜人,亦即阴山鞑靼人,本部落名,或以部为姓,后融为土族,或取“苏胡”之尾音谐“”而为单姓。

汉代有虎族,合浦太守;元代有虎秉,河内知县;明代有虎伯恭; 又有虎大成,榆林人,山西总兵;清代有虎坤元,四川人,咸丰间提督。

猜你喜欢

  • 毋鹽

    读音:Wúyán【源】 战国时齐国无盐(一作毋盐)邑大夫之后(11,60,62)。无盐,春秋时宿国,战国时为齐邑,丑女钟离春为此邑人,故城在今山东东平县东20里。【人】 毋盐益,汉时人,见《容斋随笔》

  • 景丑

    读音:Jǐngchǒu【源】 春秋时齐大夫景丑之后。《孟子》有景丑氏(17,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解》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未详其源。

  • 合忒乞歹

    读音:Hétèqǐ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合忒乞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和塔奇尔岱〕(24)。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

  • 公冶

    读音:Gōng yě公冶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时鲁国有季孙氏,族子季冶,字公冶,后世子孙以祖字为姓氏。公冶姓源于山东,如今,仍散居于山东一带。公冶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时齐国人公冶长,孔子弟子,相传能

  • 读音:Chǒu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老河口有分布。此姓系老河口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于古籍。

  • 读音:jīng【源】 系自姬姓。周平王长子名精,封于纵,其后有精纵氏、精氏,见《姓氏英贤传》(60,62,62)。【布】北京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东之平邑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

  • 烏拉

    读音:Wūlā【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外剌氏(13),至清改称乌拉氏(24)。清满洲八旗有此姓,世居郑家堡(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吴氏(180)。②清满洲镶白旗中有兀拉氏,

  • 蓋樓

    读音:Gàilóu【源】代北姓(27,44,60),系出羯胡(70)。 【变】①亦作〔盖娄〕(12,27,63)、〔葢楼〕(17)。②后改为盖氏(27,44,60,70)。一说,后改为楼氏,后因避仇改

  • 虞邱

    读音:Yú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有载,其注 “吾邱” 云: “吾,音 ‘鱼’。即虞邱氏也。晋大夫虞邱氏,著书; 楚庄王相虞邱子,荐孙叔敖自代者。”此以邑为氏。或作“虞丘

  • 尼肯

    读音:Níkěn【源】 彝族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