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ēng

【源】①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酆侯之后,去邑为丰氏(8,17,62)。②郑穆公之子公子丰之后,以字为氏(11,12,60)。③清满洲八旗姓丰佳氏之后改为丰氏(180)。今满族姓(344)。④傈僳族以蜂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别饶时,汉姓为丰(148,149,150)。⑤彝族井母氏,汉姓为丰(333)。⑥蒙古族姓(344)。【望】松阳(17)、招阳(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丰施,郑大夫(17,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昌乐、鱼台,内蒙古之乌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族、苗族、拉祜族等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① 《中国姓氏大全》载: “高辛氏时有丰侯且”,当为丰氏之始。②郑樵注云: “ 《左传》郑穆公子丰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松阳。” (按: 穆公之子皆以王父字为氏,公子去疾字子良,其后为良氏。良霄、良止是也; 公子喜字子罕,其后为罕氏,罕虎、罕魋是也; 公子騑字子驷, 其后为驷氏, 驷带、 驷乞是也;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为游氏,游吉、游眅是也。以至子孔、子国、子印、子然皆然。惟公子丰无字,其后为丰施、丰卷并以名为氏。) ③或为酆氏所改。《姓氏词典》 引 《新纂氏族笺释》 注云: “系出姬姓,文王子封于酆,后去邑为氏。” ④系清代满族姓丰佳氏所改。见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春秋时鲁有丰点; 宋代有丰稷,徽宗时御史中丞; 明代有丰庆,河南布政使; 当代有丰子恺,画家。

猜你喜欢

  • 伯常

    读音:bó cháng【源】 春秋时齐有伯常氏(60,62)。【变】 一作柏常(60)。【人】 伯常蹇,春秋时齐人,与孔子同时人,见《晏子春秋》(60)及《庄子》(17,21)。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

  • 读音:xīn【源】 见《姓觿》(17)。【望】 天水(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忻恭逊,明时博罗人,成化举人,任教谕(15,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尚义

  • 胡母

    读音:hú mǔ【源】 系自妫姓。陈胡公之裔,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见《风俗通》(1,6,9,12,17)。【望】 齐郡(17,418)。【人】 胡母敬,秦时太史令(21

  • 读音:Fēi【源】 西周古姓(94)。【布】 北京(91)、台湾台中(64,68,261)、河南潢川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临汾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 读音:Rùn【综】同闰。台湾分闰、閠为两姓。台湾南投有此姓(68,26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甘肃之舟曲等地有分布。此姓系韩城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闰,或同“闰”,与闰

  • 吐斤

    读音:Tǔjīn【综】 魏晋时胡人姓。北魏时柔玄镇兵吐斤洛周,率其党与复寇幽冀,怀朔镇将葛荣攻杀吐斤洛周,尽有其众,见《梁书·侯景传》(42,70)。孝昌元年秋八月柔玄镇人杜洛周率众反于上谷,见《魏书

  • 鮮陽

    读音:Xiānyáng【源】 见《姓苑》(9)。或以地为氏,居于鲜水之阳者为氏。青海湟中有鲜水(60,62)。【人】 鲜阳滔,汉时武骑常侍(6,7,15,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 读音:Jiā【音】 亦音加(Jiā)。【源】 见《中国姓氏集》(62)及《新编千家姓》(73,91)。彝族亦有此姓(130)。【布】 台湾台北(64,68,261)、河南许昌(62)、云南巍山(130

  • 读音:Gē戈姓。夏禹的后代分封于戈,以国为姓。戈姓早期在河南一带活动。关于戈姓历史人物有这样一联:“一门双进士,两朝四画家。”上联说的是清代戈涛、戈源兄弟,献县人,皆举进士。下联说的是明清两朝

  • 阿拉特

    读音:A-lātà【综】 德昂族姓。世居云南潞西三台山邦外,汉姓为来(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