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
【源】系自姚姓。周时遂国,舜之后,其地在今山东宁阳西北与肥城接界处之遂乡,春秋时灭于齐(62)。遂有四族:因氏、颌氏、工娄氏、遂氏(7,9,11,15,60)。 【望】齐郡(418)。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音 ‘阁’。《左传》: 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飨齐戍,醉而杀之。齐人歼焉。’ (注): ‘四族、遂之强宗’。”遂,或作“隧”,周代国名,舜后。春秋时灭於齐,今山东宁阳县西北与肥城县接界处有遂台,是其地。故颌氏,当系出妫姓。
【源】系自姚姓。周时遂国,舜之后,其地在今山东宁阳西北与肥城接界处之遂乡,春秋时灭于齐(62)。遂有四族:因氏、颌氏、工娄氏、遂氏(7,9,11,15,60)。 【望】齐郡(418)。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音 ‘阁’。《左传》: 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飨齐戍,醉而杀之。齐人歼焉。’ (注): ‘四族、遂之强宗’。”遂,或作“隧”,周代国名,舜后。春秋时灭於齐,今山东宁阳县西北与肥城县接界处有遂台,是其地。故颌氏,当系出妫姓。
读音:Míng’àntè【综】 清正红旗蒙古护军常寿之妻为明爱特氏(260)。
读音:Biànlè【源】 西夏人姓。亦作㝸(31)。【人】 㝸勒德元,西夏时武功大夫(31,63)。
读音:Chē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族之后(17,60)。【望】 新山(17,60,418)。【布】 四川德昌(333)、山东新泰(359)等地均有此姓。【人】 称忠、汉时新山侯,以捕得反者有
读音:Luósānɡ【综】 藏族姓。原居西康巴安(即今四川巴塘)(255)。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亦见《中华姓府》(63)。
读音:Biāo/Biau, Byau【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
读音:Ài《姓氏词典》 引 《贵姓何来》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Tāotiè【源】 南北朝时梁武陵王萧纪举兵反,败后,将军樊猛杀之,有司请绝属籍,梁元帝赐姓饕餮氏(7,15,21,48,62)。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据 《南史》 注
读音:Hánhóu【源】 周宣王赐命韩侯,韩侯支庶子孙因以为氏(5,6,7,9,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周宣王臣韩侯,支孙氏焉。”此以国爵为氏。古韩国在今河
读音:zǔ周后有组氏。(见《路史》)
读音:Tǔjìng【源】 相传帝鸿(即黄帝)之妻为土敬氏(60,62)。亦见《山海经》(62)。【变】 亦作〔士敬〕(15,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姓觿》收载; 《姓氏考略》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