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诗词古文>胡寅生平

胡寅生平介绍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查看胡寅的诗词古文

行政思想

  纵观胡寅思想,我们可以对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的主要特点作一小结:

  第一,其思想始终以“尊王攘夷”为其宏旨。维护宋王朝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这是胡寅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也是其终点。无论是修内政,还是平内乱、攘外夷,其根本目的都是想恢复北宋王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并力图实现其理想中的统治模式。
第二,轻民思想。对于下层民众,胡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他也曾上书建议统治者爱民、以民为本,但他仅仅把民众看作是被统治的对象,只要求统治者作到使民不乱即可。“固结百姓将离之心,勿致溃叛,乃爱民之实也”。他还认为民众是是非之端,“凡事皆本于民,无民则无事,无事则无官,而民终不能无也,故因事建官,使民出粟以养之事治则足矣”。民众奉养官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对于人民的起义理所当然地应予以镇压。可见胡寅地行政思想指向是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这完全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现实体现,走的是修、齐、治、平的思想理路。

  第三,坚守儒家传统学说。胡寅论事皆以儒家元典为据,其言行皆以礼为守则。湖湘学派务实的思想、原始儒家身体力行的实践思想在其身上明显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胡寅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儒家。但是正因为如此,胡寅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对王安石的变法和其新学都有所排斥,他要求的是用儒家传统的治世之道来拯救南宋王朝衰亡的命运。然而其学说多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后人这样评价他所著的《读史管见》:“寅作是书,因其父说,弥用严苛。大抵其论人也,人人责以孔、彦、思、孟,其论事也,事事绳以虞、夏、商、周。名为存天理,遏人欲,崇王道,贱霸功,而不近人情,不揆事势,卒至于窒碍而难行。”这也可以作为对胡寅整个思想的一个评价,虽然此评有刻意抨击宋明理学之嫌,但也有可借鉴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深深根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南宋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辽、金等国强悍的攻势相交织而形成的强弱鲜明对比为其背景的,而其思想源头则终归于儒家正统元典。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一特有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新儒学的兴起是否因单纯的道统延续的使命感使然;近世以来的实学救国思想的渊源何在;儒学的真正意义或其真谛是什么,等等。胡寅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理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我们如何去正确、客观地对待他以及他所反映的历史和由他而引发的思考,这是应该继续深入探讨的。

猜你喜欢

  • 憨山德清

    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谥号弘觉禅师,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众,为临济宗门下。复兴禅宗,与紫柏真可是至交,被认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倡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佛,其思想见解颇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相契。中国禅宗的祖庭—曹溪,经过憨山德清的锐意经营,由荒废恢复旧观,因此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

  • 全济时

    德宗贞元间人。二十一年(805)在台州,送日僧最澄归国。最澄《显戒论缘起》卷上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张斛

    (约公元一一二0年前后在世)字德容,渔阳(治所在今天天津蓟县)人。生卒年均不详,辽时南渡,约金太祖天辅中前后在世。仕宋为武陵守。金建国,理索北归,官秘书省著作郎。善书画,工诗宇文虚中颇激赏之。元好问称:“其文笔字画,皆有前辈风调,宇文(虚中)大学士甚赏之。”(《中州集》)斛著有南游、北归等诗集。

  • 储昌祚

    储昌祚(1559年-1630年)字肩宇,南直隶宜兴人。晚明官员。储昌祚为万历十七年(1589年)三甲进士。历任鄱阳、浦城知县,政绩卓著,离任后,在两县均入祀名宦祠。升任重庆兵备佥事,致仕归里。储昌祚为官清廉,不赞同以“清流”自居的东林党人,认为他们“非学而聚徒标榜,伐异党同”,不符合其心中士大夫的标准。弟储显祚亦为进士,官至湖南按察使。清光绪《重刊宜兴县旧志》二人皆有传。

  • 谢惠连

    谢惠连(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本州辟主簿,不就。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仕宦失意,为谢灵运“四友”之一。

  •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 徐融

    五代时人。仕吴。齐王徐知诰秉政,融为宾客。身在齐幕,心归杨氏。知诰既畜异志,且欲讽动幕僚。一日大雪饮酒,行令忤知诰,是夜被投于江。

  • 边连宝

    边连宝(1700-1773)字赵珍,后更肇畛,号随园,晚年自号茗禅居士。直隶任丘边各庄村人。生于公元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卒于公元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清代中叶著名学者、文学家、诗人,性情耿介,不依阿流俗,精通经、史、子、集,诗著有《随园诗草》。与钱陈群、李绂、戴亨、胡天游、蒋士铨相知,与纪晓岚、刘炳、戈岱、李中简、边继祖、戈涛并称为“瀛州七子”。

  • 朱谏

    (1462—1541)浙江乐清人,字君佐。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吉安知府。著有《雁山志》。

  • 张贾

    (?—830)唐贝州清河人。排行十二。德宗贞元二年,登进士第,以侍御史为华州上佐。贞元末,东都留守韦夏卿辟为僚佐。宪宗元和元年,官礼部员外郎。历户部郎中,迁尚书左丞。穆宗长庆元年,为兵部侍郎。文宗大和元年,官左散骑常侍。寻以兵部尚书致仕。能诗,与刘禹锡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