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诗词古文>曾慥生平

曾慥生平介绍

曾慥(?—1155年)为南宋初道教学者。字端伯,号至游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孙。曾官至尚书郎、直宝文阁。晚年隐居银峰,潜心修道,主张“学道以清净为宗,内观为本”,编成《道枢》四十二卷,选录大量修道养生术,包括义理、阴符、黄庭、太极、服气、大丹、炼精、胎息、金碧龙虎、铅汞五行等。曾慥死后被列为理学名臣,进祀乡贤祠。>>查看曾慥的诗词古文

编辑思想

  为研究和进行养生修道,曾慥从众多道书中,选录大量修道养生术资料,编成《道枢》四十二卷,共一百零八篇(一篇分上、中、下篇或上、下篇者,均作一篇计)。一般都辑录原文,加以串写,定以篇名。又在每篇篇名下,以四言四句,提示该篇内容要点或传授原委,从中可见编者的观点。

  如《玄轴》篇提要曰:“心劳神疲,与道背驰,冥心湛然,乃道之几。”表明其以安心养神为道教修炼之主旨;又如《内德》篇提要曰:“三业七情,既澄其源,五神守脏,三一永存。”表明其佛道结合的思想;再如《碎金》篇提要曰:“漆园之玄,竺乾之空,均乎正心,与儒同功。”反映其三教合一的思想。

  任《道枢》中,坐忘下、容成、周天、水火、坎离、火候、甲庚、昆仑、服气、呼吸、修真、真一、五行、众妙、入药镜等十五篇,每篇文内均用“至游子曰”的形式,直接表示编者自己的见解。如在《众妙》篇中有“至游子曰:吾有性命之宗,世未之知也,上纳于气,下勿泄于精,于是运之与玉池之渊相合,久而斯为丹矣,斯吾之性命也”。说明他编《道枢》,并不完全是将前人的资料进行简单的选录编纂,而是包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又如在《容成》篇中,曾慥驳斥御女之术,谓“魏伯阳曰:割肉以内于腹不可以成胎,则外物不可以为丹也明矣。是知学道以清净为宗,内观为本者也。于是深根固蒂,使纯气坚守,神不外驰,至于坎离交际,而大药可成矣。善乎庄子之论曰:必净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未闻有以御女而获仙者也。”可见曾慥是主张内丹修炼术者。

猜你喜欢

  • 周际华

    周际华,字石藩,贵阳人。嘉庆辛酉进士,授中书,改教授,历官江都知县。有《嘉荫堂诗钞》。

  • 周音

    周音,字谐伯,江苏山阳人。有《谐伯诗存》。

  • 张同祁

    张同祁,字号里贯不详。

  • 杜笃

    (?—78)东汉京兆杜陵人,字季雅。少博学,不修小节。得罪美阳令,被囚,会大司马吴汉卒,于狱中为诔,辞最高,光武帝赐帛免刑。后仕郡文学掾。章帝建初三年以从事中郎从马防击西羌,战殁。有《明世论》、《论都赋》等。

  •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栖一

    栖一(832一?),晚唐诗僧。卒年与姓氏字号均不详,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人。与贯休同时,诗名亦略同。长于七律,诗风遒拔雄劲,悲壮沉郁。作品多已散亡,《全唐诗》存其诗二首,皆怀古之作。除《垓下怀古》外,另一首为《武昌怀古》。

  • 周劼

    周劼,字献臣,彭泽人。道光乙巳进士,官息县知县。有《瓶城山馆诗钞》。

  • 实印

    实印,字慧持,印有「秋叶近销为客性,寒花当有向禅心」、「耳际波涛成避世,腹中冰雪自为天」。

  • 谭用之

    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魏扶

    魏扶(?-850年7月14日),字相之,唐朝官员,唐初名相魏征四世孙,同州澄城(今陕西澄城北)人,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市),出身巨鹿魏氏,唐宣宗年间任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