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诗词古文>王彧生平

王彧生平介绍

王彧(413-472年),字景文,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南朝宋重臣,东晋太傅王导五世孙。美风姿,好言理,宋文帝甚相钦重。宋明帝即位,加领左卫将军,迁丹阳尹,丁父忧。起为冠军将军,拜江州刺史,封江安县侯。泰豫元年春,因外戚权重而赐死,时年六十。>>查看王彧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王彧的官职做的很大,宋文帝在位时做到尚书右仆射,宋明帝即位,又要加封他,史书上写的非常有趣,宋明帝非常想给王彧加官晋爵,拜尚书左仆射、江州刺史,都督,江安县侯,扬州刺史,太子詹事。而王彧呢,不是“固辞”就是“固让”甚至“不愿还朝”,可是明帝又坚决“不许”。

  原来王彧名重一时,常有流言蜚语影射谋反。为了保全身家性命,竟然是坚持不愿作官,屡辞内授,以求独善其身。明帝始终不允下诏书给他说:“人居贵要,但问心若为耳。”王彧不得已,只得受了官职。

  谁知到了宋明帝病重濒死的时候,还是担心王彧门族强盛,有碍社稷。派使者送诏书和毒酒去王彧府上,诏书上称:“朕不谓卿有罪,然吾不能独死,请子先之。与卿周旋,欲全卿门户,故有此处分。”

  诏书送到的时候王彧正在和客人下棋,王彧看了一遍诏书之后,看完了之后把书函封了起来,放在棋桌下面,面不改色,继续与客人弈棋。一局棋罢,黑白两瓯棋子收拾完毕,这才缓缓对众人说:”皇上赐我一死。”说罢研墨答书,并谢赠诏,举起毒酒,边边斟边对客人说:“可 惜此酒不可相劝了。”说罢仰而饮之。(南史*王彧传)

  王彧下棋,连自己的生死都能置之度外,收到赐死的诏书,仍然能够幽雅从容下完一盘未了之局,这样高贵的精神让后人敬佩不已,感怀无限。奈何吉凶大期,莫不由命,这样的人物也难逃枉死之咎,实在可叹可悲。

猜你喜欢

  • 朱谏

    (1462—1541)浙江乐清人,字君佐。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吉安知府。著有《雁山志》。

  • 杨凫

    字舄之,闽(今福建)人。五代至宋初间在世。事迹略见《诗话总龟》卷一四引《雅言系述》。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其有书启1卷、诗1卷。皆不存。《全唐诗》存其诗2句。

  • 张炳樊

    张炳樊,字卿玉,明江阴人。

  • 曾道约

    曾道约,南海人。事见清康熙《禺峡山志》卷三。

  • 公孙龙

    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字子秉,华夏族。东周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生于赵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他提出了“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命题。

  •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周梅叟

    周梅叟,名亮,以字行,改字春卿,舂陵(今湖北枣阳)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除秘书郎,改著作郎。八年,出知潮州。

  • 祝从龙

    祝从龙,宋遗民。

  • 顾彩

    顾彩(1650~1718)清戏曲作家。字天石,号补斋、湘槎,别号梦鹤居士,江苏无锡人。其父顾宸,为当地知名藏书之家,他阅读一过,遂对文学戏曲有极大兴趣。官至内阁中书。彩工曲,与孔尚任友善,尚任作小忽雷传奇,皆彩为之填词。自作有南桃花扇及后琵琶记各一本,《曲录》传于世。顾彩诗文集有《往深斋集》《辟疆园文稿》、《鹤边词》。戏曲作品有《楚辞谱传奇》、《后琵琶记》、《大忽雷》,改《桃花扇》为《南桃花扇。清末学者梁廷柟在《曲话》一书中,对顾彩所编《桃花扇》多有讥语。

  • 诸廷槐

    诸廷槐,字殿抡,号佃楞,嘉定人。诸生。有《啸雪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