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睥

下睥

解剖名。见《银海指南》卷二。即下睑。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王渊

    【介绍】:见王朝弼条。

  • 飞飏

    病名。见《普济方》卷六十八“如圣胜金铤”条。即飞疡。详该条。

  • 水注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水注候》:“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胱合,俱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气下通于阴,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

  • 水旋复

    见《滇南本草》。为马尿花之别名,详该条。

  • 丛桂草堂医案

    书名。4卷。袁焯撰于1914年。袁氏辑录治疗验案62条。其中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案中对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等作了较详细的记录分析。有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 珍本医书集成

    丛书名。裘庆元辑。刊于1936年。裘氏在众多的祖国医学文献中,选取较实用的精本、孤本、抄本、未刊稿等九十种分门汇聚辑成。计医经类5种,本草类5种,脉学类3种、伤寒类4种、通治类8种、内科类12种、外科

  • 悬蜞

    病名。见《咽喉脉证通论》。即悬蜞风。详该条。

  • 壮阳

    补法之一。用温补药强壮心、肾阳气的治法。适用于阳气虚衰之症。分壮心阳与壮肾阳。壮心阳多用人参、附子;壮肾阳多用肉桂、鹿茸、附子。

  • 十三指形

    小儿指诊法。小儿指纹的十三种形状。出《证治准绳·幼科》。又名虎口纹十三形。即第一,流珠形,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第二,环珠形,其点差大,主脾虚停食,胸膈胀满,烦渴发热。第

  • 经崩出痘

    病证名。指患经崩气血俱虚,而又继续发生痘疮。此时正不胜邪,宜用十全大补汤治之。若见痘色灰白平塌难发难胀者,则加熟附子一、二片,使里气充足,毒无停滞,服后饮食增进,痘形起胀者为顺,否则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