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名寝汗。指睡中出汗,醒后即止。多见于虚劳,以阴虚者为多。《医略六书·汗病》:“盗汗属阴虚……盗汗乃睡中汗出,醒则汗收,因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则表无护
见《中药志》。为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消法之一。用软坚磨积或消瘀的药物,以消散和破削坚硬积块的治法。适用于因气结、血瘀,或湿痰凝聚所形成的癥块、肿核。如肝脾肿大,用鳖甲煎丸之类。
《症因脉治》卷三方。枳实、桔梗、大黄、大腹皮、桑白皮、陈皮、甘草。水煎服。治肺热腹胀作痛,胃火熏蒸,大便秘结者。
经穴别名。《针灸集成》。即足三里,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天葵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脉经》。指崩下之血为青色者,临床极少见。治疗参见血崩条。
见《中药志》。为红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吴普本草》。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