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衡通横。《小儿药证直诀·钱仲阳传》:“又乳妇因大恐而病,病虽愈,目张不得瞑,人不能晓,以问乙(钱仲阳名乙),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则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衡不下,惟郁李去结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牛奶浆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感受风寒病邪而引起的发斑证。出清·马之骐《疹科纂要》。又名红眼伤寒。临床以皮肤发斑有色点而无颗粒为特征。有阳毒和阴毒之不同,详阴毒、阳毒条。
即乳滞、食积的治疗方法。见《幼科类萃》。详调小儿脾胃条。
太阳经证之一。详太阳中风条。
出《斗门方》。为苦楝皮之简称,详该条。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即蚕豆壳,详该条。
眼科病证。为白睛红赤的证候。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此肝经虚热也,……邪热法于肝经,虚则血流走于两目,故赤而侵睛。”
出《证治要诀》。即鳖甲,详该条。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九。指丹毒之严重者。详丹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