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饱

伤饱

病证名。小儿乳食不当,损伤脾气所致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于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苦热,面黄腹大是也。”治以健脾消食,兼以除热为主,如保和丸加减。参见食积条。

猜你喜欢

  • 文永周

    【介绍】:清眼科医家。四川万县人。因目病弃儒习医,攻读《审视瑶函》与《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等。认为目疾莫不由脏腑而达诸外,可由四诊而明其证因,由此遵方修合、加减用药,既疗内病,变愈目疾。撰《

  • 陈实功

    【生卒】:1555~1636年【介绍】:明代著名外科学家。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年轻时开始学外科,行医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于1617年编写成《外科正宗》一书,分门别类,内容较为丰富,记述多种

  • 蛇胎

    病名。①见《外治寿世方》卷四。即蛇身。详该条。②怪胎之一。

  • 反转子午拳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上体左转呈左弓箭步,两手握拳,贴于胸侧,左臂屈肘外展,使肘与肩平,拳心朝下;右手拳心向下,迅速向前击出,收回原处,上臂外展呈外展位。然后换右弓箭步,交替反复

  • 布巾兜提法

    上骱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颈椎半脱位的整复。令患者正坐于桌旁低凳上,头与桌面平,医者坐于桌上,双脚踏患者两肩,并用布巾下兜患者下颌及枕骨后部作结,交于左右耳部,并系于医者项部,双手上提,双脚

  • 金铃子

    见唐·侯宁极《药谱》。为川楝子之别名,详该条。

  • 瀛洲学士汤

    《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上方。乳香、没药、防风各八分,川芎、白芷、薄荷各七分,栀子、陈皮、赤芍药、天花粉、皂角刺、当归、穿山甲各一钱,贝母、金银花各一钱五分,甘草、木通各五分,黄连四分。加灯心二十寸,竹叶

  • 活应痛丸

    《卫生宝鉴》卷十五方。狗脊六两半,苍术十两,香附十二两,陈皮九两,没药一两二钱,威灵仙三两,草乌二两半。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温酒或热水送下,不拘时服。治风湿为病,血脉凝滞,腰腿

  • 梁柘轩

    【介绍】:清末医家。字希曾。嘉应(今属广东梅县)人。长于诊治瘰疬,撰有《疬科全书》(1909年刻行),为治瘰疬之专书。认为此症由体质虚弱,血枯阴亏,气滞痰凝等原因所引起,其治疗主要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

  • 外阴白色病变

    病名。亦名女阴白色病变。外阴营养不良症。指女阴皮肤脱色变白,上皮角化萎缩或增厚粗糙,外阴搔痒,或伴有裂痛。属阴痒、阴痛、阴疮等证范畴。多因肝肾阴虚及肝经湿热所致。若因肝肾不足,精亏血少,血虚化燥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