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钱秀昌条。
证名。指似饥不饥,似痛不痛,胃脘痞满暖气之证。多由心血虚少,痰火扰动所致。《松崖医径·嘈杂嗳气》:“嘈杂者,似饥不饥,似痛不痛。主心血虚少,痰火所挠,而有懊憹不自宁之况者是也。其证或兼嗳气,或兼痞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参见崩漏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独脚柑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腹胁部结块坚硬可以触及者。即癥积之属。明·万全《保命歌括》:“大抵积块者,皆一物为之根,而血涎裹之,乃成形如杯如盘,按之坚硬也。”治宜行气活血,除痰消积。方如膈下逐瘀汤,或用海石、三棱、莪术、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血证的三大治法。即血虚用补法,血瘀用通法,血热用清法。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黄荆叶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又名急风。详见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洋蓍草之别名,详该条。
自汗证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多由湿邪阻遏所致。《证治汇补》卷三:“伤湿自汗,困倦身痛,天阴转甚,声如瓮出。”治宜健脾化湿,可用防己黄芪汤、术附汤。亦有湿火熏蒸而致者。《丹溪心法·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