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

亦称十二正经。是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主要经脉的合称。《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也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十二经脉按阴阳属性分布于人体,四肢阳经在外侧,阴经在内侧;太阴阳明在前(外),少阴太阳在后(内),厥阴少阳在中。手足三阳经脉皆会于头部,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胸腹部分布着手足三阴经脉及足阳明经,腰背部为足太阳所过,侧胸腹为足少阳所过。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并按五行属性互为表里,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十二经脉的名称及流注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详十二经脉各条。

猜你喜欢

  • 金鼠矢

    即万应锭第一方,见万应锭条。

  • ①病名。劳瘵的简称指一种传染性疾病,类似结核病。《证治要诀·虚损门》:“传尸劳,骨肉相传,甚至灭门。此其五脏中皆有劳虫,古名曰瘵疾,难以医之。”详传尸劳条。②指虚劳重症。《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

  • 胎中热毒

    先天的致病因素之一。见《简明医彀》卷六。因婴儿在胎受自母体,热邪蕴积成毒。出生后即口舌生疮,遍身赖,游风丹毒,疮疡疥癣。宜化毒丹(玄参、桔梗、茯苓、青黛、甘草、牙硝)为末蜜丸,薄荷泡汤调化,抹儿口内上

  • 拉罐法

    即走罐法。详该条。

  • 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火内烧红,或放于耐火容器中间接用火煅,使其质变松脆。如牡蛎、龙骨、瓦楞子,明矾等。

  • 产后腰痛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多因产时劳伤肾气,腰无所主,败血阻滞带脉,真气内虚,外邪乘之;或产后起居不慎,闪挫腰部,伤及肾经带脉所致。产伤肾气者,症见腰部隐痛,耳鸣,治宜壮腰补肾为主,方用六味地黄丸加杜

  • 鲁府秘方

    见鲁府禁方条。

  • 经从上逆

    病证名。指经期血从上逆,以致口鼻出血。曾鼎《妇科指归》:“经来时,忽从口鼻出者,因多食椒姜热极,火升血逆而上。治宜清热凉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参见逆经条。

  • 先兆流产

    病名。指妊娠期伴有腰腹部疼痛下坠,阴道少量流血,宫口未开,尿妊娠试验阳性者为先兆流产。治疗见胎动不安、胎动下血条。

  • 遵生集要

    中医丛书。又名《醒医六书》。清·杨润、曹施周辑刊。收有吴有性《瘟疫论》、杜清碧《舌镜》、景冬阳《增补方论》、戴天章《存存书屋摘抄》、无名氏《咽喉总论》、倪东溟《产宝家传》等六种。现有嘉庆四年(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