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土大黄之别名。②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景天三七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俞弁条。
病名。出《脉经》。指崩下之血为青色者,临床极少见。治疗参见血崩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痿疮初起形如粟豆,色红,大如梅李,血不出,脓不生,痛不止,久则延及遍身。由火毒而成,宜参疔疮治法。”
①即穴位。详该条。②五输穴之一。即输穴。详该条。
指面部泛现干枯焦黑的病色。出《素问·上古天真论》。多由阳明气衰,气血失荣所致。可见于久病及老衰患者。《医碥·面》:“面焦,胃脉衰。人参、黄芪、甘草、白芍、升麻、葛根、白芷。”
【介绍】:见丁锦条。
见《夷坚志》。为白芷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类证治裁》卷二。即五味子汤第一方。见五味子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