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杓指
见喉科指掌条。
见喉科指掌条。
收涩法之一。治疗表虚或气阴两虚而多汗的方法。如气虚自汗、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脉大无力,用牡蛎散、玉屏风散;阴虚盗汗、午后潮热、口干唇燥,舌质红,脉细数,用当归六黄汤或六味地黄汤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等
书名。见妇人良方条。
见《天津医学通讯》。1971;(6):1。为喜树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向日葵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木姜子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281~341【介绍】:东晋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他长期从事炼丹术,妄图求得长生不老,但在客观上发现了一些物质化学变化的秘密,如丹砂(硫化汞)制汞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即紫金锭,见该条。
臂的内侧。《灵枢·经筋》:“循臂阴入腋下。”
病证名。风寒外束喘的简称。《东医宝鉴》卷五:“风寒喘,寻常感冒,风寒内郁,肺胀逆而为喘。”可选用金沸草散、麻黄散、加味三拗汤等方。详风寒外束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