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玉尺》卷二方。川芎、阿胶、艾叶、当归、白芍药、熟地黄、甘草。为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治妊娠跌扑内挫而致的胎动不安。
【介绍】:见罗美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颏痈。见该条。
书名。10卷。张骥撰。本书辑录《内经》中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分为阴阳色气味、气运、五岁、穴化、五方、水谷、五宜、五过和药制共九类,分别予以集注,并加按语说明。1923年成都义生堂刊印发行。
六涎之一,指因风气蒸动痰涎,填塞胸中,以致闷倒无知者。治宜顺其风气,使胸中之痰涎随气而下,则痰涎自顺。
人体部位名。指腓肠肌部,俗称小腿肚。《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上踹内。”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少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六月之时,故名之曰季夏痹也。”详手少阳经筋病候条。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三贝母条下。即人面疮,见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安徽青阳人。著《干金圣惠方》一书,已佚。
《素问》篇名。本篇以阴阳五行为中心,联系人体的变化来讨论发病的规律。文中论述了天地、四时、日夜、脏腑、五色、五味、五音等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指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进而强调摄生和“藏精”的重要性。作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