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药物院
元代医疗机构名称。详见广惠司条。
元代医疗机构名称。详见广惠司条。
【介绍】:清代医生。号乔石,德化(今江西九江)人。本学儒,后改学医。撰有《尊经集》,未见刻行。
症名。即单侧阴囊肿大的病证。明·周慎斋《慎斋遗书》卷九:“疝偏于左右名偏肾。”
医论著作。明·张介宾约撰于1624年。共收医论45篇,专就金、元诸家论医的偏执处“辨论之,以正其失”,故题曰“质疑录”。全书重点论述多种病证的治则,进一步发挥了温补学说,对作者本人早年著作中立言未当之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已佚。
指妇女怀胎三月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
【介绍】:东汉时期针灸医生。是涪翁的弟子,郭玉的老师。
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名医。相传为黄帝之臣,精于针灸术。旧说黄帝与伯高等人论医药而创医药,为穿凿附会之说。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又名攒牙疳、攒齿疳。多由肝胃二经热毒炽盛,复感风邪而发。多见于小儿。《喉科心法》卷上:“生于牙根,不分上下,初起齿痛,牙根肉内忽透一骨,似牙尖锐,疼痛异常……小儿多
病名。由于酷日曝晒所致的皮肤疮疡。《外科启玄》卷九:“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受酷日曝晒,先疼后痒而成疮。”其症在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红斑、肿胀,甚者发生水泡,灼热、瘙痒、刺痛,轻者一两天逐渐消退
见《安徽中草药》。为白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