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肠手阳明之脉

猜你喜欢

  • 天膏药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千金藤之别名,详该条。

  • 乌鲗骨丸

    即四乌鲗骨一芦茹丸,见该条。

  • 香附芎归汤

    《妇科玉尺》卷二方。香附、川芎、当归、白芍药、艾叶、熟地黄、麦门冬、杜仲、橘红、甘草、青蒿。水煎服。治血虚有寒,经水后期。若病甚,并半边头痛,加菊花、藁本、荆芥、童便,去艾叶、杜仲、香附、橘红。

  • 经证

    伤寒病分类方法之一。伤寒病邪在某经的证候,如:太阳病的恶寒、头痛、发热;阳明病的身壮热、烦渴、自汗;少阳病的寒热往来、心胸烦闷,均属经证。

  • 江剪刀草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 弓反里形

    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洁古老人珍珠囊

    书名。一名《珍珠囊》。金·张元素撰。成书于12世纪左右。原书已佚,今仅存辑入《济生拔萃》一书的节录本。首载113种药物的阴阳、寒热、性能、主治、归经及宜忌。其次记述了君、臣、佐、使、通经(通经以为使)

  • 蓼子

    出《补缺肘后方》。为蓼实之别名,详该条。

  • 岩竹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岩笋之别名,详该条。

  • 蟋蟀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疠风毒邪内盛所致。其症形如蟋蟀在人体内钻啮百节,诸窍皆欲出血,日久额烂鼻朽,口唇毁裂,牙齿脱落,瘫痪难动。相当于瘤型麻风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