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女贞实

猜你喜欢

  • 青龙草

    见《草药手册》。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 拯阳汤

    ①《罗氏会约医镜》卷九方。蜜炙黄芪一两,白术三钱,附子二至三钱,干姜(炒黄)一钱半,炙甘草一钱,熟地黄一两,当归身三钱。水煎服。功能益气固脱。治血脱气亦随之而脱,以致昏愦者。方中加人参更佳;若泄泻,去

  • 苦豆

    ①见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为苦参实之别名。②见《饮膳正要》。为胡芦巴之别名。各详该条。

  • 黑疔症

    病名。见《喉舌备要》。《喉科方论》:“此症发在喉中,左右舌俱黑色,此是肾经传来不治之症。患是症者,必大寒大热,盖伤色过度,肾绝故也。”治宜滋肾养液。用左归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

  • 伤寒论

    书名。10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本书是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16卷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分。原书曾经魏晋时王叔和整理,1065年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现存较早的有明·赵开美影宋刻本

  • 伤风嗽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感受风邪袭于肺卫而致的咳嗽。清·叶天士《幼科要略》:“若果暴凉外束,身热痰嗽,只宜葱豉汤,或苏梗、前胡、杏仁、枳、桔之属,仅一、二剂即可。”

  • 变蒸热

    变蒸之候,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医学纲目》:“每经一变一蒸,情能既异,轻者发热微汗,其状似惊,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吐或汗,或烦啼躁渴。轻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候与伤寒相似。”古人认为,变蒸切不可妄

  • 铜痧

    痧证之一。《痧症全书》卷中:“铜痧,浑身上下头面眼珠,尽如姜黄色者,邪热攻乎脾胃,而土之本色现于外也。盖脾为阴脏,己土主燥;胃为阳腑,戊土主湿,一湿一燥,湿热熏蒸,如盦面状,故发黄也。”参见痧、痧气条

  • 疫喉鼻扇

    证名。指患疫喉而鼻翼扇动者。多系疫毒邪火伏肺,肺为邪火灼伤,若症见痧隐喉烂,鼻扇气促,提示病情加重。治宜疏达清肺。宜详审脉证,辨证施治。

  • 凉八味丸

    即滋阴八味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