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铃医条。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食积咳嗽。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水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长而白色,有寒热,证治同疔疮。
喉科外治法之一。在祖国医学中的吹喉药常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润肺利咽之药所组成。共为极细末,吹于咽喉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常用之吹喉药有冰硼散、清咽利喉散、锡类散等。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蕨之别名,详该条。
脏象著作。敦煌出土卷子。唐初写本。书名虽题仲景,文中多记汉后诸医之论,当属托名之作。主要论述五脏机理、病源及常用药物。原件分别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院
【介绍】:晚清医家。字宗汉。汉川(今湖北汉阳)人。根据《伤寒》、《金匮》论述,撰成《伏阴论》(又名《医寄伏阴论》)一书(1888年),认为此证为先有阴霾天气,淫雨连绵,人感受阴寒雨邪而致,病象多寒,故
病证名。《银海精微》:“翳膜下生向上,谓之逆翳。”详逆顺生翳条。
【介绍】:见郑承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