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经期阴道流出黄绿色的液体。清·何应豫《女科备考》:“月经来如胆水,五心作热,腰痛并小腹痛,面色萎黄,不思饮食,乃气血虚弱。先用黄芩散(黄芩、川芎、当归、甘草、知母、花粉)退其热,后用调经丸(
推拿穴位。即八封,详该条。
《金匮要略》注本。3卷。清·李撰。刊于1682年。此书以《内经》理论为指导思想,参考《金匮》历代注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对《金匮》进行了全面注释。注文简明精当,说理清楚,许多地方颇有独到见解,对后世《
病证名。《灵枢·癫狂篇》:“狂,目妄见,耳妄闻。”由肝火妄动,痰迷心窍所致,耳中时有幻听。即今之幻听症。
病在上焦,适宜在饭后服药。一般认为除补养药、驱虫药外,大都可在饭后服。《神农本草经》:“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
书名。2卷。清·汪蕴谷撰于1754年。本书为作者数十年研究古典医籍心得及临床经验总结的汇辑。其中有三篇医学总论,五十余篇有关内科、妇科、杂症症治的论述,辨证析因细致,并列医方、医案。治法宗张介宾,以扶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系藏医北方学派医家,著有《医学通义》一书。
病名。是发生在下肢的一种湿疡。出《外科启玄》卷八。又名下注疮。多由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发于小腿足踝等处。急性者初起患部皮肤潮红,继起丘疹、水泡、瘙痒,破后黄水淋漓,浸淫成片,常对称发生,属湿热偏重;慢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水毒病,……一名水中病。”详水毒条。
都,防水之堤。指堤防败坏。《素问·生气通天论》:“溃溃乎若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