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盗汗

小儿盗汗

病证名。《幼科类萃》:“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小儿药证直诀》:“肌肉虚而睡中汗出也,用止汗散。”《幼科发挥》:“盗汗者,梦中自出,醒则干也,其病在肾,宜当归六黄汤加止汗散主之。”《婴童百问》:“小儿精气未盛,性体多热,若衣裘伤厚,过食热物,或犯时气大病之后,重亡津液阳气偏盛,水不胜火,腑脏积热,熏灼肌体,甚则销烁骨髓,是为骨热之病。久而不已,变成骨蒸,日晡发热,肌瘦颊赤口干,日夜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四肢困倦,饮食减少,瘥后余毒不解,生犀散主之。”《证治准绳·幼科》:有夜睡中而汗自出者,名盗汗,此因阴虚所致,久不已者,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津液妄出故也,用茯神汤加黄苠,水姜烧枣、烧盐服。”又:“血虚内热者,当归六黄汤心经有热者,导赤散肝经虚热者,六味地黄丸血脱盗汗者,当归补血汤;肝经风热者,柴胡清肝散食积内热者,二陈、枳实、山栀;胃气虚热者,六君子汤浮麦散;血气俱虚者,人参养荣汤。”

猜你喜欢

  • 大黄药

    见《云南中草药》。又名一号黄药、大黑头草、垂花香薷。为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W.Smith的地上部分。分布云南。辛,凉。清热解毒,止咳。①治炭疽病,流行

  • 风家

    指患太阳中风证,或平素容易伤风感冒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医宗金鉴》卷一:“风家,谓太阳中风也。”

  • 存神

    养生术语。神,指意念精神。存神,即控制意念,集中精神。修炼气功由此而“入静”。有时也指身中部位,并认为这些部位都各有神主之。《后汉书·冯衍传》:“守寂寞而存神。”

  • 石猴子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三叶青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推拿

    专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特定推拿方法。见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称小儿按摩。由于小儿在生理和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所以小儿推拿也有着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如三关、六府、五经等穴位,分阴阳、开

  • 损伤瘀血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因跌扑、负重或其他外伤后血离经脉,流溢停于肢体组织内所致。症状可因瘀血部位,量之多少及时间久暂不同而异。如滞于肌肤则肿痛青紫;郁于营卫则血瘀而生热;积于胸胁则为胀闷;结

  • 少宫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宫代表土运,故不及之土运称为少宫。

  • 胎产全书

    见女科辑要条。

  • 腹部的俗称。《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此人肚中寒。”

  • 产后发热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指分娩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外感、血虚、血瘀、食滞、感染邪毒等。外感多因气血骤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袭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无汗或咳嗽流涕,治宜养血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