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五液之一。与涎合称涎唾或唾液。唾为肾液。《素问·宣明五气》:“肾为唾”。肾经有一络脉,上挟舌本,通舌下廉泉穴。肾虚水泛而多唾,唾液清冷;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唾少咽干,口中感腥咸异味。②同吐。《素问·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佛手柑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参见鼻齆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婴儿出生后,一般在36小时内初次排尿,每天四、五次,渐至十余次,一周岁以后,才逐渐减少。如果出生两天后,仍无小便,除由于缺乏肾或尿道畸形所致者外,大多由胎热蕴结膀胱,或胎
病名。见《原机启微》。即胬肉攀睛。详该条。
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腋疬。见该条。
指气分的热邪炽盛。症见壮热不恶寒、面赤、心烦、大汗、大渴、舌苔黄干,脉洪大。
身体消瘦虚弱。《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黄荆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