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经漏所下之血杂见五色,多属五脏虚损所致。参见经漏条。
【介绍】:见江考卿条。
即皮肤。《灵枢·九针论》:“皮者,肺之合也。”参见皮毛条。
病证名。因实热而口渴。《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气血盛者,则脏腑生热,热则脏燥,故令渴。”治宜清热保津。用白虎汤。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耳风毒受在心经。”多由心肝经血热所致。其症耳内流脓带红色,耳鸣,听力下降等。治宜清热凉血,排脓解毒。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参见聤耳、风耳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明远。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精通医术。
指生机潜伏闭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婴孩病源论》1卷,已佚。
即小肠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见《云南中草药》。为绣球防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