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巴豆中毒

巴豆中毒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菖蒲汁、甘草汁、葛根汁、白药子、黑豆汁、生藿汁、芦荟、冷水、寒水石等。文献又有食稀粥,并忌一切热性药物的记载,可参考。

猜你喜欢

  • 暑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又名暑风。为感受暑温之邪,以致抽搐,发痉急骤,甚至角弓反张的症候。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清·吴鞠通《解儿难》:“夏日小儿身热头痛、项强无汗,此暑兼风寒者也,宜新加香薷饮;有汗则用银

  • 下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较差的医生的称谓。《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工十全六。”意思是说,下工在治疗疾病上治愈率只有60%。《素问·八正神明论》:“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

  • 奶麻子

    出《痘疹精详》。即奶麻,详该条。

  • 都拉参

    见《四川中药志》。为肚拉之别名,详该条。

  • 淡红纹

    指纹淡红,隐而不露,多属虚寒。

  • 柿子把

    见《中药材手册》。为柿蒂之别名,详该条。

  • 口甜

    症名。口中自觉有甜味。多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见素问遗篇条。

  • 灵剑子

    气功学著作。作者原署旌阳许真君述,实为南宋时道教净明派所编著,因该派奉许逊为祖师,故托许真君之名。全书包括序、学问、服气、海喻、暗铭注、松沙记、道诫、导引势等八篇。导引势中讲述了四季导引法,计十六势。

  • 医助教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医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从九品上参见太医署、医博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