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素问·奇病论》。亦作痟渴。①泛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疾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种。《证治汇补·消渴章》:“上消者,心也。多饮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频。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饥,能食而瘦,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刘完素条。
证名。指表寒、里寒症状同时存在。《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何谓表里皆寒?凡伤寒表受寒邪,更兼直中于里,此为两感寒证,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也。”多由外感寒邪,内伤生冷,或里有虚寒,又感风寒所致。
见《江苏野生植物志》。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亦称达邪透表。即透达表邪的治法。外感表证,须透邪外出,故称。
脉学著作。21卷。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初刊于1652年。潘氏取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
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为博落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