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掌中热

掌中热

证名。指两手掌中发热感觉。常为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症。《灵枢·经脉》:“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不居集·手掌中热》:“掌中劳宫穴也,手厥阴心包所主,是经少气而多血,是动则病掌中热。”一名手心热,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疗耳眼方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4卷,梁·甘之撰,已佚。

  • 无痛进针器

    针刺辅助器具。利用弹簧的力量将针迅速刺入皮下,借以减轻进针疼痛的器具。适用于婴幼、妇女、年老体弱及畏痛的患者。

  • 汪子良

    【介绍】:见汪宦条。

  • 经来色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气血俱虚,脾肾阳虚,运化功能减弱所致。《女科经纶》引朱丹溪语:“色淡者,虚而有水混之也。”治宜补气血以调经。用八珍汤加黄芪、香附、生姜,兼常服六味地黄丸。虚甚者加干姜、

  • 痢后风

    痢疾的一种继发症。又名痢风。主症为两脚酸软,不能行走。《证治要诀·痢》:“痢后风:因痢后下虚,不善调将(一作摄),或多行,或房劳,或感外邪,致两脚酸软,若痛若痹。”治宜扶正祛邪,活血脉,壮筋骨。方用大

  • 五有余

    出《素问·调经论》。指神、气、血、形、志五者邪气有余。神有余则笑不休,气有余则喘咳上气,血有余则怒,形有余则腹胀、二便不通利,志有余则腹胀、飧泄。神、气、血、形、志为五脏所藏,其有余,实质是指五脏之邪

  • 抓法

    推拿手法。出《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将五指分开满把拿捏,常用于头部和肌肉丰满处,有通调气血作用。

  • 胎喘

    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喘。详该条。

  • 王僧弥

    【介绍】:见王珉条。

  • 肝系

    肝的系带。《灵枢·论勇》:“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