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二方。制大黄五两,车前子二两半,槟榔、郁李仁、火麻仁、菟丝子、牛膝、山药、山茱萸各二两,枳壳、防风、独活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治风痱,缓则四肢不举,成一臂不遂,或左瘫右
又名目胞、眼睥、眼胞、目裹、胞、睑、约束等,指上下眼睑(俗称眼皮)。上眼睑又称目上胞、目上睑,下眼睑称目下胞、目下睑。胞睑有保护眼球及防御外伤的作用。它是肌肉组织,在脏属脾,在五轮中为肉轮。故眼睑疾患
期,指一周年。期日,即三百六十五日。《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谓五运之气轮流主岁,每运各主一年。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丝棉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异授眼科》。即外眦。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参见崩漏条。
病证名。见清·佚名《异授眼科》。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病名。即皮肤裂口。出《外科启玄》卷九。因肌热骤被寒冷风燥所逼,致血脉阻滞,肤失濡养而成;并与经常磨擦、压力、浸渍等有关。多发于手掌,手指尖或足跟、足底两侧等处。患处皮肤枯燥,增厚发硬,并有长短深浅不一
【介绍】:参见韩宗绍条。
病名。出《卫济宝书》卷上。为痈疽五发之一。因感受四时不正之厉气而生。发于手、足、掌心,或腰、腿、臀下伸缩动处(关节部位)。症见漫肿无头,色淡红,疼如痛风,憎寒发热,四肢沉重,烦渴等。初起宜万灵丹发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