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证治准绳·痘疮》。即贯脓。详该条。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小儿初生时以韭根捣汁煮开灌之;或用甘草煎水,浸韭子汁,涂儿唇上。
见《云南中草药》。为红紫珠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昆明郊区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报告》。为天南星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卷。清·汪晸撰。撰年不详。书中记述导引坐功等8种方法,内容简短,后收入《颐生集》中。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即滑胎。详该条。
病名。出《温病条辨》卷一。即时毒。见该条。
见《中药通报》(5):205,1956。为蛤蟆油之别名,详该条。
①经外奇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手中指背侧,当近侧指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屈指取之。一说在手中指背侧,远侧指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主治呕吐,噎膈,鼻衄,牙痛,白癜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