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湿腹痛

暑湿腹痛

病证名。指感暑湿阻而致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暑湿腹痛之症,热令当权,忽尔腹中作痛,肠中作响,痛泻交作。此暑湿霍乱之类也。”多因夏令暑湿之邪,与肠胃水谷,互相混杂,暑热不得发越,食气不得运化所致。治宜清暑利湿为主。如黄连香薷散清热胜湿汤等方。若痛泻阵作,平胃散煎汤调六一散。寒热脉伏,或寒热脉浮大,皆宜发表,败毒散大便结,厚朴三物汤。腹痛呕吐藿香正气散。参见腹痛条。

猜你喜欢

  • 张仲远

    【介绍】:见张曜孙条。

  • 腮喉痈

    病名。又叫兜腮痈。《喉科指掌》卷五:“此症生于腮下,其名悬痈。因郁积寒气而发。”

  • 难经

    又名《八十一难经》、《黄帝八十一难经》。作者不详,托名秦越人撰。成书约在西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本书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方式编纂而成。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也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1~22难论脉诊,2

  • 阙中

    同阙。《灵枢·五色》:“阙中者,肺也。”详阙条。

  • 天寿

    即先天赋予的寿命限度,亦称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 瘚与厥通。《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脾脉,……缓甚为痿厥。”详厥证条。

  • 金创痉

    由金创等外伤而致的痉病,即破伤风,出《诸病源候论》。

  • 手足汗

    证名。见《伤寒明理论》第一卷。多属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所致。其证手足经常潮湿多汗。若手足心热者属阴血虚;手足心发凉者属中阳不足。阴血虚者服麦味地黄汤;中阳不足者服理中汤加乌梅;日久不愈,气血俱伤者服十全

  • 卢和

    【介绍】:明代医家。字廉夫。东阳(今浙江东阳)人。著有《食物本草》二卷、《丹溪纂要》二卷。他在医学思想上,推崇朱丹溪。《丹溪纂要》一书,是他对朱丹溪著述通过学习体会而予以注释。

  • 鲤鱼橄榄

    见《福建中草药》。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