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多因阳明火毒上冲咽喉,或感受秽恶之气,或酒后怒火上乘所致。症见喉间卒然肿胀,顷刻转大,红肿疼痛。治宜泻热解毒,消肿止痛。用粘子解毒汤、泻心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飞疡喉、急喉闭条。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所载位置与肩柱骨同。见该条。
病名。指缠喉风之发于双侧者。症状多重。详缠喉风条。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骨。详该条。
肌肉坚实,关节舒缓。《灵枢·逆顺肥瘦》:“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黄狗肾之产于广东者,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颧疔。见该条。
呃声响亮,强而有力,脉象滑大。多属胃实有火、痰湿阻滞。可见于伤食、胃神经官能症、急性胃炎等疾病。宜和胃降逆,兼清胃火或化痰湿。
陈久郁积之气,一般指为久困于脾的湿气。《素问·奇病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