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雪乌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多因肺胃火毒上炎,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喉科心法》卷上:“帝丁两旁,或大舌尽根,或喉关上腭,发一紫血小泡,顷刻肿大,妨碍
人体部位名。指鬓发上部向前突出的部分。足少阳经的颔厌、悬颅、悬厘穴所在。《素问·气府论》:“耳前角上各一,耳前角下各一。”王冰注:“谓颔厌二穴也,在曲角下,颞颥之上廉。……谓悬厘之二穴也,在曲角上,颞
【介绍】:见颜直之条。
简称通泄。通泄大便以清除里热的治法。寒下、增液泻下等法皆是。
书名。20卷。清·陈治撰。约成书于1697年左右。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内容主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病证及治疗(包括中风、类中风、类伤寒等90种),每种引录各家学说,参以个人见解,予以介绍。书中并
血液瘀滞体内,包括溢出经脉外而积存于组织间隙的,或因血液运行受阻而滞留于经脉内以及瘀积于器官内的。可因病致瘀,如跌扑损伤、月经闭止、寒凝气滞,血热妄行等;也可因瘀致病,引起气机阻滞,经脉阻塞,瘀热互结
①泛指五腧穴中的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腧。”②指五脏之背腧。《灵枢·背腧》:“愿闻五脏之腧。”
指七种组成不同的方剂。即大方、小方、急方、缓方、奇方、偶方、复方。详各条。方剂组成的分类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奇
证名。指头皮燥痒,搔落白屑的病证。见《医碥·头痛》。《证治准绳·头痛》:“梳头有雪皮见,肺之证也。肺主皮毛,大便实,泻青丸主之,虚者,人参消风散主之。万病紫苑丸治头多白屑,每服三丸至五、七丸,姜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