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泻脾大黄汤

猜你喜欢

  • 两胁下痛

    证名。指两侧胁肋下疼痛。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胁痛、胁下痛各条。

  • 托颐位

    针灸体位。详见坐位条。

  • 黄玉路

    【介绍】:见黄元御条。

  • 肺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掖痈

    病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即腋痈。见该条。

  • 失守

    指五脏失去藏守精气神的功能,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不能藏守精气神,说明其脏气衰败,功能丧失,为病情危重的表现,故“失守者死。”

  • 虚冷泄泻

    病证名。《活幼心书》:“先泻而后吐者,乃脾胃虚冷,其候先泻白水,或白冻,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濡,此为冷也。”治宜温中,用理中汤。

  • 着肤灸

    即直接灸。详该条。

  • 瘀,瘀积。通常指血液停滞。参血瘀条。

  • 眼白

    眼的部位。白睛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