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清胆竹茹汤

猜你喜欢

  • 穿心箭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元宝草之别名,详该条。

  • 可见性循经反应带

    见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 黄帝内经明堂类成

    针灸经脉书。简称《黄帝内经明堂》。13卷。是《黄帝明堂经》的一种注本。为七世纪初(唐初)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前12卷论十二经脉腧穴;末1卷论奇经八脉。本书曾经唐代政府规定为学习针灸的主要课本。唐以后

  • 絮针

    古时纺纱织线之针。《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

  • 本草汇纂

    药物学著作。3卷。清·屠道和撰于1863年。本书收载药物500余种,根据药性将药物分为平补、温补、补火、滋水、温肾、温涩等31类,又续增二品(类)。附录为日食菜物及脏腑主治药品。本书系参考多种本草文献

  • 阴胜而痛内障

    证名。指眼珠从午后至午夜作痛的证候。《眼科纂要》卷五:“午后痛(自午)至亥(交子)始能停,此须补火回阳,后服柳红丸”。参见目痛条。

  • 火罐气

    拔罐法的古代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详火罐法条。

  • 四叶莲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 接续草

    出《本草拾遗》。为问荆之别名,详该条。

  • 温病条辨

    书名。6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首为原病篇,引述《内经》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