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陈元赟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黄连、黄柏、黄芩、甘草、香附、紫苏子各一两。为细末,用大黄三两熬膏和丸,弹子大,朱砂、雄黄为衣,再贴金箔,每服一丸,井水磨服。治疫疟。
病名。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瘾疹,见该条。
即枕骨。又名后山骨。详后山骨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蒲蒻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龙胆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乳漏。出《经效产宝》。多因产后脾胃气虚,摄纳无权,因而乳汁随化随出;或肝火亢盛,疏泄太过,以致乳汁自溢。气虚者,乳房不胀,乳汁清稀,兼见气短乏力等,治宜补气养血,佐以固摄,方用十全大补汤加
《温病条辨》卷一方。原名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生石膏一两,知母、玄参各四钱,生地黄、麦门冬各六钱。水煎,分二次服。功能清气凉血。治太阴温病,气血两燔,口渴,脉数,舌绛等。